艾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中医证候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杨叶,郑静丹,代俊非
[导读] 目的 分析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肾实施艾灸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
        杨叶,郑静丹,代俊非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肾实施艾灸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中医症候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艾灸进行治疗,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观察组的气虚证积分以及血瘀证积分均较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显示(p<0.05),观察组评分较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实施艾灸联合康复治疗据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艾灸;康复;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中医证候

        中风就是临床上常说的“脑卒中”,其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而痉挛性偏瘫是该疾病的后遗症,如果延误治疗的时机,则会增加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目前药物是改善中风病情的首选方式,但是无法改善患者的偏瘫情况,因此,有研究学者指出[1],在药物治疗期间,应该辅以有效的康复训练来培养患者正常的肌肉和关节运动模式,促进功能的恢复,而艾灸是中医技术,其可以促进血液的流通,加强局部组织的代谢,降低患处部位的周围神经兴奋性,再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更佳,因此,本文进行如下分析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60例,均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
        对照组:本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名,女性患者14名,最小年龄者40岁,最大年龄者75岁,平均年龄为(59.05±5.31)岁。
        观察组:本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名,女性患者13名,最小年龄者41岁,最大年龄者76岁,平均年龄为(59.13±5.02)岁。
        以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康复训练:(1)肌肉拉伸:患者呈坐位,放松和牵伸患者的指屈肌、腕屈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一次5min,休息半小时后反复训练,一组五次,每日进行四组(2)按摩:按摩患肢,一天一次,一次半小时,促进局部血液流通[2](3)握手训练:指导患者抬高手臂,高于头顶,指导患者双侧用力,一次10下,一天六次(4)运动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定期进行翻身、站立、行走、日常活动训练以及关节被动、主动训练等,一天一次,一次半小时。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艾灸干预: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天泉、外关、曲池、中脘、肩髃、合谷、手三里[3],用医用胶布将百笑灸灸筒粘贴于各个穴位上,拔开灸盖安装好灸柱,将灸柱点燃好后合在灸筒上,在艾灸的过程中,需要调节温度,以患者皮肤潮红、发热为宜,每个穴位20min,一周进行五次,共治疗一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 包括气虚证积分以及血瘀证积分。
        运动功能评分:采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2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如下表一所示,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观察组的气虚证积分以及血瘀证积分均较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中医学上,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属于“筋病”“痉征”的范畴[4],病机在于阴阳失调、筋失濡润,所以治疗干预原则应该以平衡阴阳、疏通经脉以及调补虚损为主。本文的艾灸具有温通经脉和散结止痛的功效,作用温和,可以有效的缓解肢体痉挛的情况,并且改善疼痛,而艾灸选取的穴位中,外关可以起到补阳益气的功效,肩髃、曲池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手三里和足三里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的功效,三阴交和阴陵泉可以起到健脾和胃以及补肾益精的功效,而天泉具有消炎止痛以及活血解痉的功效[5],诸多穴位联合,可以共奏通络和益气活血的效果,满足中医的干预原则,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促进血液的流通,避免肌肉的黏连,二者联合,可以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
        综上所述,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行艾灸、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缓解中医证候,为中医康复治疗方案提供新西路。
参考文献
[1]文豪,  向星羽,  唐纯志. 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的Meta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20, 016(002):149-154.
[2]潘旭冰, 张洁, 鲁剑萍.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 全科护理, 2018, 016(002):151-154.
[3]李晓涛. 康复训练联合艾灸在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019(055):356-357.
[4]周小炫, 杨珊莉, 江一静,等. 艾灸结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20, 222(02):129-131.
[5]杨媛, 和智娟, 赵亚丽,等. 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 5(11):45-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