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鹏
隆回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湖南隆回42220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消化内镜下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给药联合电凝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开展上消化出血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消化内镜下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给药,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电凝止血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即时止血率及有效止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h后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2h后,研究组患者Hb、IL-4、CRP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消化内镜下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给药联合电凝止血治疗,在提升止血效果、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的价值突出。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肾上腺素;注射给药;电凝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诊疗中常见的急腹症类型,以消化性溃疡、血管畸形、肿瘤或息肉、静脉曲张等为常见致病因素,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十二指肠、食管等,本病呈急性起病,病情进展极为迅速,且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致死率达8.5~14.5%[1-3]。消化内镜下止血治疗是目前针对本病的常用治疗手段,以注射止血法、电凝止血法、钛夹止血法等常用,我院近年来对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了内镜下注射给药联合电凝止血治疗,旨在发挥注射给药止血效果好、电凝止血再出血率低等不同的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主要结合部分临床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男女病患各36例、26例,年龄39~68(55.72±2.30)岁,纳入标准:符合本病相关诊断标准[4]且经由电子胃镜检查确诊者;我院为首诊医院;生命体征较为稳定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意识状态、精神状况均正常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内镜治疗禁忌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合并严重感染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上消化出血常规治疗,入院后给予禁食处理,对症给予止血、抑酸类药物干预,积极补液同时纠正低血容量,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完善电子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同时给予消化内镜下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给药,在消化内镜辅助下,采用一次性内镜注射针在出血部位的粘膜给予药物多点注射给药,注射药物为肾上腺素混合生理盐水,比例为1:10000,单点给药剂量控制在1~1.5ml左右,总注射剂量控制在10ml以内。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电凝止血治疗,注射给药完毕后,检查活动性出血点,采用电凝法进行活动性出血点的电凝止血处理,以局部出血点颜色转黄为宜,处理完毕后进行再次检查,以确保所有活动性出血点均电凝处理。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消化内镜治疗止血情况,主要包括即时止血:消化内镜治疗后,检查示出血停止;有效止血:治疗72h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症状体征如呕血、黑便等消失,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电子胃镜检查示无活动性出血。同时在治疗前、治疗72h后,采集每位患者外周静脉血,送入实验室进行机体血红蛋白水平、炎性指标的测定,主要包括血红蛋白(Hb)、白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等。
.png)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以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胃间质瘤等为主要原因,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呈现一定升高趋势,主要与精神压力增大、不良饮食习惯、Hp感染率的升高、消炎抗凝药物使用等因素相关[5],因本病患者病情进展极为迅速,继发晕厥、休克的风险较高,诊疗中需要明确诊断后,立即开展止血、扩容、补液等常规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发展,消化内镜辅助治疗在本病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内镜技术能够直观反映病灶情况,为止血处理提供实时清晰病灶图像。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给药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本药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收缩、促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局部注射给药能够有效缓解局部病灶出血情况,对微小血管出血的止血效果突出。研究组患者联合开展了电凝止血处理,通过热活检钳热灼发挥较好的止血效果,具有止血效果快、止血效果突出等优势,但会造成局部黏膜的损伤,对施治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72h后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72h后再出血的原因可能在肾上腺素半衰期较短相关,其促血管收缩的效果伴给药时间延长逐渐减弱,导致了再出血的发生,而电凝止血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同时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炎性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恢复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下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给药联合电凝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突出,值得在诊疗中开展。
参考文献
[1]陈碧茹,陈桂权,陈晓春,等.内镜下 Resolution 金属夹联合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8,58(34):60-62.
[2]宗湘裕,刘宝珍,杨天翼,等.内镜下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275-277.
[3]王锦萍,崔毅,王锦辉,等.上消化道出血15年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20(20):431.
[4]《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09,杭州)[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10):891-894.
[5]Asokkumar R,Soetikno R,Sanchez-Yague A,et al.Use of over-the-scope-clip (OTSC) improves outcomes of high-risk adverse outcome (HR-AO)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NVUGIB) [J].Endosc Int Open,2018,6(7):E789-E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