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 CT 检查对人体影响到底有多大?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万敏
[导读] 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检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万敏
        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   四川宜宾   644100

        摘要: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检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其中,CT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案,有些人认为CT在诊断疾病的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健康。那么,CT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护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CT检查?
        CT指的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X线、γ射线、超声波等,配合探测器对人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断层扫描,从而诊断多种疾病。CT检查的适应症较广,尤其在神经系统、肺部疾病上的应用价值更高,具体包括:颌面部和颈部,例如颌面部肿瘤、鼻咽癌、中耳乳突病变、甲状腺病变、颈部肿块等;②头部,例如脑外伤、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血管畸形、脑发育异常等;③胸部,例如肺部和胸膜的结核、肿瘤、炎症、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气胸、食道异物等;④盆腔和腹部,涉及肝、胆、胰、脾、腹膜、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可明确肠梗的部位和原因,能明确胃癌、结肠癌的侵犯范围和远处转移情况;⑤骨骼系统,例如颅骨骨折、脊柱骨折、椎间盘病变、骨肿瘤、骨结核等。
        2.CT检查的扫描方式
        CT检查时,常用的扫描方式有3种:①平扫。患者CT检查首先均进行平扫,也被称
        作常规扫描。②增强扫描。利用高压注射器,向患者静脉内注入有机碘剂,例如泛影葡胺,然后再进行扫描。如此,患者血液中的碘浓度明显提高,正常器官、病变组织内的碘浓度有明显差异,有利于病变显影,方便医师诊断。③造影扫描。先对器官结构进行造影,然后进行扫描。以脑池造影CT扫描为例,先向患者的脑池内注射8-10ml碘曲仑,在扫描时可以清晰看出脑池中的肿瘤。相比之下,增强扫描、造影扫描的操作更加复杂,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更高。
        3.CT检查的优缺点
        (1)优点。①临床应用广泛,适应症多,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②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工艺水平提高,CT扫描仪的机型不断升级换代,能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③CT和PET相结合,在肿瘤的诊断上效果更好。
        (2)缺点。①CT扫描仪价格昂贵,检查费用较高,对于特殊疾病的定性诊断有限度,不能作为常规诊断方案。②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的辐射剂量更大,妊娠哺乳期女性不宜进行CT检查。③增强扫描时,部分患者对有机碘剂过敏,限制了临床应用。
        4.CT检查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影像学检查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辐射,例如X线的辐射剂量是0.2mSv,胸透是1.1mSv,血管造影是15mSv,B超和MRI没有辐射。CT检查时,辐射剂量在2-15mSv之间,其中头颅是2mSv,胸部是8mSv,腹部是10mSv,而普通人在环境中受到辐射的安全剂量是1-2mSv。CT检查的危害总结如下:
        (1)对小儿的危害。CT辐射造成的损伤,一是急性生理损伤,二是随机生理损伤。前者的辐射剂量要达到500mSv以上,后者则是较低的辐射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抵抗力和免疫力不足,对射线的敏感性强,即使采用低辐射剂量,也会造成严重伤害,提高癌症风险。

以1岁儿童为例,腹部CT检查的患癌率为0.18%;颅脑CT检查的患癌率为0.07%。
        (2)对女性的危害。年轻女性在CT检查时,如果剂量过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提高;育龄期女性如果频繁进行CT检查,可能影响正常的生育功能,医生会建议暂时不要孩子。
        (3)对老年人的危害。老年人CT检查时,带来的危害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多个器官功能减退,增强扫描时容易对有机碘剂过敏,出现不良反应;二是肺癌发生率提高。
        据相关研究证实,约有2%左右的癌症病人可能是因为CT扫描检查所造成的,另外,早在之前的医学研究中也估算了CT扫描检查的致癌风险,结论为每进行400-2000次左右的常规CT扫描检查,就会造成一个癌症病例。但是,一般情况下,一次CT扫描检查导致患有癌症的风险并不高,因为若剂量不大,仅会造成短期效应,比如眩晕、乏力等症状,伴随时间延长,人体能够自行修复,若再不进行CT扫描检查,不良症状也会自行消退,致癌风险极小,但是,若在短时间内多次进行CT扫描检查,超过人体自身修复负荷,长期累积则会对人体带来严重危害,其中,以白细胞急剧减少最为常见,另外,当诸多细胞出现紊乱后,就会慢慢诱发癌症。
        做一次CT,对人体致癌的概率有多大?针对CT扫描检查到患癌症过程,包括以下过程,放射线可能会使DNA发生断裂,损伤的细胞会自主进行修复,若修复失败大部分会凋亡,也有极少数可能会发生突变,而一般情况下即便突变也会被免疫系统清除,因此,做一次CT扫描检查,正常细胞基本不会成为永生化细胞,所以基本不会致癌,目前也并未发现做一次CT扫描检查就致癌的病例,只有受到长时间、大剂量的照射才会导致发生癌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新生儿等身体相对虚弱的群体,CT扫描检查的危害性相对更大,癌变风险也会更高,此外,长时间、大剂量的照射放射线导致发生骨髓抑制的概率也比较高,比如:整天与放射性接触的居里夫人,其死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就是骨髓抑制,整天与放射性接触就相当于时时刻刻在进行CT照射。
        5.CT辐射危害的控制措施
        针对一些危急重症,例如脑出血、骨折等,CT检查不仅能确诊,而且检查时间短,是首选诊断方案。为了控制CT带来的辐射危害,可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检查前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避免影响图像质量;禁食4-6小时,尤其对腹部检查的患者,可避免出现过敏反应,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医生还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
        (2)技术改造。可以对CT扫描仪的探测器、曝光控制角度进行调整,例如在探测器中增加宝石分子结构材料,能提高诊断通透性和稳定性,降低辐射剂量。针对无效射线,设置屏蔽装置,可大幅度减少对人体的辐射量。
        (3)剂量控制。在CT检查的剂量上,目前国际有明确的参考水平,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单纯依靠规范标准是不够的。对此,应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扫描部位,合理设置剂量指标。配合低噪声重建技术,能减少噪音、提高分辨率,从而降低扫描剂量。
        (4)饮食保健。患者在CT检查完之后,可通过饮食降低辐射的影响。例如喝绿茶,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常见如胡萝卜、橘子、西红柿、苹果等;还可以吃海带、紫菜、黑木耳,具有一定抗辐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CT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通过明确病变类型和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介绍了CT检查的扫描方式和优缺点,指出对小儿、女性、老年人带来的危害,总结了几点控制措施。如果您需要进行CT检查,不妨尝试文中的防护措施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