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CT检查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效果及准确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丘洪林 谢鉴津
[导读] 目的:探究在早期强制性脊柱炎的诊断中骶髂关节CT的应用效果及准确性
        丘洪林  谢鉴津  
        福建省龙岩市  龙岩市第一医院放射科  364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早期强制性脊柱炎的诊断中骶髂关节CT的应用效果及准确性。方法:此文受试者选取于风湿免疫科科室中,在此科室的就诊时间为2019年12月起到2020年12月期间,人数共有50例,对50例病患分别以骶髂关节CT(CT组)和X线(X线组)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手段对患者的确诊率,以及对患者病灶分级的检出情况。结果:X线组确诊率为76%,较之CT组的98%明显更低(P<0.05);CT组患者关节面侵蚀、关节腔隙增宽、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征象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组患者(P<0.05)。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诊断中,骶髂关节CT较X线有着更高诊断价值,因此可应用。
【关键词】:骶髂关节CT;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诊断效果;诊断准确性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风湿病的一种,是指人体脊柱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反应,可引起脊柱强直性、纤维化,脊柱周围肌肉、骨骼、肺部等均会随炎症浸润而遭累及[1]。该疾病起病隐匿,早期无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厌食、贫血、乏力、消瘦等症状,但不具典型性,症状程度较轻,因此早期通过体征进行诊断有一定难度。但随着病情发展,晚期患者脊柱、下肢呈现出屈曲僵硬弓形,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探究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十分必要。X线、骶髂关节CT均是常用诊断手段,为比较两种手段的诊断价值,本文纳入50例患者展开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文受试者选取于风湿免疫科科室中,在此科室的就诊时间为2019年12月起到2020年12月期间,人数共有50例。50例病人群体,有26位男病患,24位女病患,50位病患为18-52岁年龄区间,平均值分别为(35.62±5.49)岁。本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规定,在患者、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前提下进行研究,患者与家属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50例病患分别以骶髂关节CT和X线进行检查。
        X线:选取德国西门子DR机,检查前指导患者去除内衣、首饰等,仰卧并完全暴露腰骶位置,以45°角度倾斜检查患者双侧骶髂关节、盆骨。
        CT:选用GE的 revolution,电压为120-130kV,电流为120mAs,层厚:1mm,窗位:800Hu,骨窗窗宽:1800Hu,扫描患者骶髂关节。以下缘作为基线扫描关节横断位,层厚:1mm,层距:3.2mm,矩阵:512×512,通过软组织窗(窗位40-50Hu,窗宽330-350Hu)、骨窗(窗位40-50Hu,窗宽1200-1500Hu)进行检查,图像结果由GE4.7处理,并行冠状位MPR重建。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手段对患者的确诊率,以及对患者病灶分级的检出情况。
        病灶分级:0级:图像无异常;Ⅰ级:影像显示关节面增粗、毛糙,骨小梁紊乱,疑似存在软组织侵蚀、硬化;Ⅱ级:影像提示中度软骨下硬化,软组织轻微侵蚀、硬化,骨髓出现脂肪堆积;Ⅲ级:与Ⅱ级影像学表现相同,但软组织重度侵蚀、明显硬化,关节间隙明显改变;Ⅳ级:软组织侵蚀及硬化严重,大部分或是全部呈现强直。
        征象:关节强直、关节面侵蚀、关节腔隙增宽、关节腔隙狭窄、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
1.4统计学处理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创伤、内分泌异常、代谢障碍、创伤、变态反应等均为致病因素,16-25岁男性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此类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关节畸形等情况,此时治疗难度大,因此需早期进行诊断,以展开及时治疗[3]。
        X线、骶髂关节CT均为强制性脊柱炎常见影像学诊断手段,X线检查手段可见早期患者病灶处的斑块状及斑点状改变,但是由于X线手段的分辨率低,因此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竹节样脊柱”误诊为骨质疏松,直至患者骨质出现明显破坏、腰椎出现骨质增生才可明确诊出,因此检出率较低[4]。而CT相较而言,有着更高的分辨率,且不受层面干扰,因此扫描图像更清晰,对于微小病变、韧带钙化也可检出,因此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5]。
        本文以对比手段展开研究,结果提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诊断中,骶髂关节CT较X线有着更高诊断价值,因此可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培青,赖智民,黄宇芬,等.骶髂关节CT检查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233-235.
[2]吴泽健.X线、CT与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0):1572-1574.
[3]王钊.骶髂关节CT检查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9,5(21):3-4.
[4]曹学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放射影像学检查的运用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99-100.
[5]张奉贤,王朋.X线、CT与MRI联合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情况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9):117-118.
丘洪林,生于1991年5月,男,汉族,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人,工作单位: 龙岩市第一医院放射科,本科学历,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住院医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