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张莉
[导读] 目的 探究ICU机械通气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张莉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安徽 合肥236000
        摘要:目的 探究ICU机械通气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取本院2017年1月-12月就诊的88例ICU机械通气者观察如下。病者入院48h行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差异。结果 观察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控相关性肺炎发病,助益脱机。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脱机
        传统医疗机械通气期间需长时间制动和静养。但机体缺乏运动可出现肌萎缩、呼吸功能失调、排痰困难等问题。痰液排出不畅可增加肺部感染几率,诱发相关性肺炎;呼吸肌疲劳、呼吸功能失调亦可加剧撤机难度。临床多行护理配合减轻患者机体障碍,改善脱机困难征。常规护理侧重不同器械通气干预,未过多关注康复效能。故文就早期康复护理ICU机械通气者应用效果探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8例ICU机械通气者为本实验对象。所有患者依电脑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n=44)年龄45-98(71.7±26.9)岁;观察组(n=44)年龄46-99
(72.3±26.5)岁。组间基线资料未有明显差异(P>0.05)。排除重症肌无
力患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症;存在不稳定骨折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首先,气管插管护理。检查气管插管深度预防导管滑脱。头部微后仰位并不定时左、右旋转。日常口腔清洁,2次/d。气囊放气4h/次,预防气管粘膜溃疡坏死。其次,气管切开护理。连接导管、呼吸机后适当支撑管道。导管气囊适度充气适度,2-3次/d清洗内套管。固定导管纱布以容纳一指为度。最后,呼吸道通畅护理。依痰液分泌情况吸痰,连续吸痰不可>3次。吸痰前后要高流量吸氧预防血氧分压下降。吸痰前后滴入3-5ml湿化液后吸引。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一、I期康复(床上锻炼)。①肺与气道康复护理。每日以呼吸震荡排痰仪或多频震动治疗仪排痰。每日排痰后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阻力呼吸锻炼呼吸肌。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吸气时放松腹肌,收缩膈肌,呼气时收缩腹肌,恢复原位。缩唇呼吸:指导患者联系嘴唇半闭式呼吸,类似吹口哨口型缓慢吸气、呼气。阻力呼吸:取肺力泰以吸气0/4/6/8孔,呼气0/4/6/8孔行呼吸锻炼。呼吸频率为15次/min,吸:呼为1:2,潮气量自定,每锻炼3min休息2min,6回/d,5d/周。②被动锻炼。床头抬高45°行拍背、翻身护理。取侧卧位锻炼肢体功能。如: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后伸、前屈等。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腓肠肌群、颈前肌群、股四头肌。3主动锻炼:锻炼患者自行穿衣、进食、洗漱、床上坐起。二、II期康复(床旁及床下锻炼)。①协助患者床边坐起,双脚接触地面,10min/次。依患者耐受度逐渐增加难度至30min。②床椅转移。初期由专人将患者转移至床椅上,保持45min/次;后由患者自行离床,自由活动。③床边站立。前期可以辅助器械支撑助益站立,15-30min/次。后逐渐练习自行站立。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次性脱机发生情况评定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获取数据纳入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对比借助卡方检验,以P不高于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次性脱机率分别为4.55%、97.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如下表:

        3 讨论
        ICU机械通气适用于呼吸衰竭、心脏手术、胸外伤或肺部创伤、呼吸肌无力者。机械通气可分为有创通气、无创通气两类。有创通气前需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建立人工气道。无创通气可经面罩完成给氧,仅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即可。故ICU机械通气者常规护理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道通畅为主。但常规护理时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脱机困难,患者多因长期卧床呼吸肌功能退减所致,故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行实验探究。首先,肺与气道康复护理。排痰护理可解除气道梗阻,改善呼吸指数,预防误吸,降低肺部感染几率。腹式呼吸可于呼吸之间锻炼膈肌功能,提升呼吸肌耐力,增强细胞氧化酶活性,改善肺功能。缩唇呼吸可在气管、支气管内产生压力夹,防止细支气管因失去放射牵引和胸内高压引起塌陷,良性控制呼吸频率。阻力呼吸可锻炼胸腹肌周期性收缩,增加胸内压,提高呼吸肌抗荷效果,提升肌耐力与肌强度,改善通气功效。故肺与气道康复护理可改善呼吸功能,提升呼吸肌耐力,预防肌萎缩,改善脱机困难征。其次,床上主动、被动训练可与扩胸、弯腰、下蹲、四肢活动相结合,提高呼吸肌效率,增加气道内压力与各级活动度,利于肺泡气体交换,减少相关性肺炎发病。最后,床旁及床下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氧合能力,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运动耐力,平稳机体各项指数,缩短脱机耗时。故本次两组对比可见观察组相关性肺炎、一次性脱机率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ICU机械通气者早期康复护理可减少相关性肺炎发病,助益脱机。
参考文献
[1] 裴倩倩,王旭东,李晶,等.多岗联合评估与早期序贯康复训练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270-274.
[2] 张晓燕,侯铭,侯尚妍,等.ICU护士每班护理机械通气病人比例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7(5):20-21.
[3] 芮祖琴.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下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23(9):1817-1820.
[4] 阮恒芳,林蓉芳,沈利平,等.ICU专科护士实施早期肺康复方案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9):654-658.
[5] 苏云艳,刘亮,刘春,等.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瓣膜病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8):2324-23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