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幼嫩
南安市康复院 福建 南安3623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精神病医院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效果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此次将2020年1月至1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80例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管理前,对照组、观察组各项NOISE指标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评分显著提升,高于对照组,激惹、退缩、抑郁、精神病表现评分显著下降,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病医院实施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加强护理管理,改进护理工作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病医院;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护理对策
传统模式下,精神病医院大多采取封闭式管理方法,患者的衣食住行都受到严格的管控,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尊重精神病患者的人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病医院秉持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开始应用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并且积极探索适用于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护理措施[1-2]。此次试验旨在探究精神病医院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效果及其护理对策,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将2020年1月至1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80例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0例。采集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下:①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3:17,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35岁、76岁,中位数年龄(55.28±3.19)岁;②观察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4:16,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36岁、77岁,中位数年龄(55.61±3.20)岁。从性别及年龄分布上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研究的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患者按照医院安排铸造精神科病房,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允许自由外出,无亲属陪护,由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及症状护理等工作。
观察组采取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打造开放式、家庭式病房环境,大门不设置铁门,房间不设置防逃窗,配置独立卫生间,配备电视、电话、沙发德等设施,患者可在病房内、医院内自由活动,至少有一名家属陪护,饮食、服装自由选择,同时患者可在家属陪同下外出活动,外出前,由护理人员核对家属身份,留下联系方式,告知医院办公室电话,要求家属按时带回患者,如若出现意外,大声呼救,即刻给医院办公室打电话,检查患者是否佩戴好腕带标识、开放卡等,患者外出回来后,进行安全检查,以防患者携带尖锐器具、易燃易爆物等危及人身安全的物品进入病房,若患者情绪不稳定,症状加重,转入封闭式病房管理。
1.3判定标准
管理前后,应用护士观察量表(NOISE),评估两组患者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惹、退缩、抑郁、精神病表现这7个方面的表现[3]。
1.4统计学分析
.png)
3.讨论
在精神病医院中,采取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营造家庭式的住院环境,完善娱乐设施配置,能够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同时,让家属陪护,给患者外出的机会,保证患者在服装、饮食上的自由,能够给患者自由、舒适的心理感受,让患者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感受到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认识自我价值,重燃对世界的热爱,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避免患者出现冲门、自伤、毁物、伤人等行为[4]。
不过,实施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但由于对患者管控力度的弱化,将增加走失、自杀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可采取以下护理对策:①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在毁物、伤人、自伤等方面的风险等级,决定是否让患者入住开放式病房,住院期间适当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待病情好转扩大活动范围,允许患者外出;②加强与患者家属的配合,告知家属开放式病房管理对于患者病情康复的意义,同时告知相应的风险,让家属密切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观察患者的言行,如有异常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加强对陪护家属的健康宣教,让其掌握精神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予以患者鼓励和支持,助力患者早日康复;③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组织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说看书、画画、打牌、打麻将、听音乐等,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开展生活技能训练、作业治疗等康复治疗项目,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精神病医院实施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加强护理管理,改进护理工作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端华,纪家武,郝楷荣,郑樱,林文,张丽平.基于社区服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0,26(06):14-16.
[2]王志满,陈薇,贺英,高玉君,侯建春,孙妍,王长奇.绘画心理技术训练辅助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11):1677-16805.
[3]杨建科,苗娟.心理护理对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心理活动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0):2880-2881.
[4]陈泽群,黄菊娟,姜建茂,曹允贞,陈泽英,吴广兵.金字塔管理模式在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1):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