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谢筱丽
[导读] 目的:探析慢性肾小球肾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影响
        谢筱丽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肾内医学科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探析慢性肾小球肾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影响。方法:收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本科室接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纳入病例68例,以奇偶法分组,可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辅以基础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前提采取综合护理,总结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躯体疼痛、生理能力、社会能力等)与对照组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应用可行性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效果

        慢性肾小球炎属自身免疫性病症,以高血压、血尿及蛋白尿为典型表现,研究认为,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恶化多与大量蛋白尿形成有关。此病发病隐匿,病程较长,在确诊时肾功能就已伴肾功能损伤,在此背景下,患者生理、心理及环境适应力均有所降低,因此,在对症诊疗过程中需融入护理干预,以改善心理及生理等能力,保证患者身心健康[1]。综合护理属全面、优质护理手段,其以患者为核心,从生理、社会等层面予以干预,促进机体肾功能得到改善,提高生存质量[2-3]。本研究对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接治患者开展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本科室接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纳入病例68例。纳入标准:满足中华医学会对慢性肾小球杨的确诊标准;患者同意研究,并签订知情书;具基本认知功能;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免疫系统疾病;并发恶性肿瘤。以奇偶法分组,可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男女数量之比22:12;年龄最大、最小76岁、47岁,均龄(61.51±7.34)岁;病程1-13年,均程(7.03±2.17)年;观察组男女数量之比21:13;年龄最大、最小75岁、46岁,均龄(60.51±7.38)岁;病程1-12年,均程(6.51±2.15)年。两组相关性资料比较,P>0.05,样本个体间资料具同质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于研究中行基础护理,如遵医嘱用药、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及防治并发症等。观察组立足于对照组基础采取综合护理:①综合心理疏导:受疾病影响,患者多伴有焦虑、烦躁及不安等情绪,入院后,积极与患者交谈,并进行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采取心理沟通技巧,耐心答疑。阐明心理因素于疾病转归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耐心教授患者情绪宣泄途径,并借助情绪调节方法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整,保持愉悦心情。②饮食综合护理:科学的饮食食谱可保证患者营养供应,降低肾脏负担。就诊后,结合患者实况进行科学膳食方案的制定,住院养疗期间进食低脂、低盐、优质蛋白食物,忌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对存有水肿表现者,建议控制钠的摄入,并结合患者身体加以调整。③健康宣教。进行患者健康认知的评价,并依据其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及心理状态进行健康宣教方案的制定,制定宣传手册,结合讲座会、交流会及口头宣教方式就慢性肾小球炎相关知识(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防治措施等)加以介绍。按时检测患者认知水平,且展开一对一宣教。④人文关怀与社会支持:为患者营造舒适度高的环境,与其友好相处,重视以人为本核心,尊重、关心患者,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加强社会支持,指导家属、患者朋友鼓励安慰患者,强化其情感支持,增强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
        ②生活质量。参考SF-36生活量表评分制对两组躯体疼痛、生理能力、社会能力、总活力展开比较,采取百分制,分值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3.讨论
   慢性肾小球炎一旦发作,即可存在诊疗周期长等问题,使患者生理、心理及精神等方面遭受重创,萌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且降低生活质量[4]。研究表示,慢性肾小球炎于诊疗过程中配以护理干预可改善肾功能,有益于促进预后提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显著升高P<0.05,提示综合护理效果理想[5]。综合护理属近年来兴起的护理手段,涉及心理、社会支持、生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以多元化宣教方式使患者认知水平提高,树立正确的治疗意识,进而提高生存质量。对患者予以综合宣教,结合不同患者不同特征实施个性化宣教,纠正认知偏差,提高临床配合度;予以饮食指导,以评估结果为前提,制定科学的膳食食谱,保证机体能量供应,减少护理风险;融入人文关怀,使患者幸福感、存在感提升,加强康复信心,指导家属、患者朋友多关心和陪伴患者,弥补因疾病所致的情感缺失,更进一步促进其身心健康[6]。
        综上,慢性肾小球肾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应用可行性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曹宏蕊.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163-164.
[2]钱帆.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4):1787-1789.
[3]吴晓华.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护理应用中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9):132+134.
[4]梅琳翌.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护理应用中的临床价值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4):165-166.
[5]亢世荣,沈丕丽,韩艳玲.综合护理应用于4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5):155-156.
[6]王伟,李丽静.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治疗中的干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4):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