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认知程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王雪梅
[导读] 目的:针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
        王雪梅
        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 福泉 550500
        摘要:目的:针对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研析药学服务给病人用药依从性与认知程度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9月132例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试验组给予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疾病认知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100%,疾病认知程度优良率为100%,均高于对照组的78.79%、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可提升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用药依从性,巩固患者疾病认知,降低服药不良反应。
关键词:药学服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依从性;认知程度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今对人类健康危害性较大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病情迁延不愈,长年用药不断,诊治率、住院率居高不下,耗费巨大卫生资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深入有效地开展COPD防治是迫切需求的重大科研方向。COPD患者长年与药为伴,与其他慢性疾病相似,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因此对COPD患者开展以合理用药为主导的药学服务甚有必要,但药物服务仅能控制患者的症状、不能改变病情进展。本文就药学服务对该类疾病病人用药依从性与认知影响展开了相关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9月132例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3;平均年龄(54.68±4.26)岁;平均病程(6.82±2.01)年。试验组男女比例29∶4;平均年龄(54.82±4.54)岁;平均病程(6.85±2.07)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家庭氧疗、化痰止咳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或噻托溴铵对症治疗。
1.2.1对照组
        常规用药指导,即患者离院前为患者下发安全用药宣教卡,并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包括服药次数、时间、剂量等,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复诊计划。
1.2.2试验组
        以系统的药学服务,主要包括:(1)门诊药学咨询。对患者病况、用药史进行详细调查,指导患者药物治疗的简单作用机制,向患者讲解正确服药的方法及其必要性,并做好答疑工作;尤其注意用药说明书中重点内容的讲解,如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并做好标注,确保患者明确用药方法,建立初步的用药认识。(2)电话随访。定期开展随访,主要询问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赴院就医,并在医方指导下做好用药调整,规划复诊安排。(3)用药知识小讲堂。将同病种、同病况、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讲堂,进行用药知识宣讲,主要讲解疾病影响因素、简单的药物治疗原理、药物用法、不良反应等各项内容。针对需要采取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为其进行系统的用药培训;针对联合用药者,需进一步深入宣讲用药知识,告知患者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案例,提升其不合理用药自我辨识力;同时加强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宣教,旨在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不良反应鉴别力[1]。(4)生活运动指导。为患者规划健康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科学饮食,积极锻炼,提高免疫力,联合科学用药,改善愈后。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用药依从性:以依从性指数(CI)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CI=用药量/处方总药量×100%,并以CI作为用药依从性的评价标准,其中≥85%为优,60%~84%为良,<60%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疾病认知程度:采用笔者所在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其中0~59分为差,60~79分为良,80~100分为优,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3)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肺部感染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疾病认知程度比较
        试验组疾病认知程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期间,试验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2/66);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6例,头痛4例,肺部感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12/6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95,P=0.046)。
3讨论
        COPD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和对社会资源的巨大耗损在业内已形成了共识。现今主要是寻找有效的干预方向。造成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是病情长年不愈,终年用药不绝,急性发作频度的不断上升,就诊率、住院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日益上升致使医疗经费与时俱增,因此对于COPD的有效干预刻不容缓[2]。药学服务需建立在良好的知识供受基础之上,以药学知识宣教为主要手段,通过向患者灌输科学的用药常识,提升患者对规律用药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其用药依从性。药学服务开展过程中,确保药学服务知识的灌输有效,帮助患者构建科学的用药理念,树立坚持用药的决心,避免诸如错服、漏服、用药不足或过量等不良用药行为导致的各类不良预后结局[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疾病认知程度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将系统的药学服务分4步,分别是门诊药学咨询、电话随访、用药知识小讲堂、生活运动指导。其中门诊药学咨询本质上属于常规用药指导的衍生,通过为患者进行系统的用药培训,提升患者对规范用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强用药方法指导,能够使用药指导效果事半功倍,为患者建立初步的科学用药意识[4]。稳定期患者无须长期住院。脱离医方可视监管之下,依从性问题很难得到保障。电话随访是确保用药指导持续影响的有效方法。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能够为患者培养服从医方指导、重视用药安全的意识。周期性随访相当于“按时监督”“全程质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院外用药依从性。
        综上,药学服务可提升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用药依从性,加强患者疾病认知,有助于服药安全性管理。
参考文献:
[1]双丽.规范化药学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事件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2):227-228.
[2]彭娟.规范化药学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药品不良事件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8,27(06):460-461.
[3]刘小凤.全程化药学服务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8,34(03):119-120+140.
[4]晏乃芳.药学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认知程度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8,39(01):41-4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