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之一就是肾脏,接受约25%心搏出量,肾脏承担着人体大多数药物的代谢任务,这就导致肾脏比较容易受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当前对于药物的应用比较普遍,药物导致的肾损伤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升高,所以有必要了解可能会引起肾损伤的西药种类,以更好的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导致肾损伤情况发生。
1、药物肾损伤的易感因素
药物肾损伤的易感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患者自身相关因素,比如多发性骨髓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低蛋白血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尿病以及肾脏情况等。另一种是与药物有关的因素,明确的肾脏毒性药物,比如部分降压药、非甾体抗炎药以及抗生素等。
2、容易造成肾损伤的常见药物
2.1 降压药
如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物可能会导致血肌酐水平提升,这是因为有效肾小球滤过压受到药物的作用有所下降,导致肾局部出现缺血情况。此类降压药物可以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患者没有出现血肌酐水平提升的问题,建议高血压患者服用此类药物,但是,如果使用此药物使血肌酐升高了30%左右,应立即停用这种降压药。
2.2 抗菌药物
如庆大霉素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有引起肾损伤的可能,有报道称急性肾小管坏死可由多种抗感染药物引发,由于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导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高达40%,不同的抗菌药物造成的肾损伤机制也不相同,包括缺血因素、过敏因素和直接中毒等。在所有引起急性肾损伤的药物中,氨基糖苷类和青霉素类占有比较高的比例。
2.3 利尿剂
甘露醇作为脱水、利尿剂,目前在控制脑水肿和治疗急性脑卒中应用比较普遍,基础疾病为脑血管意外及脑外伤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日剂量与累积量都会增高,如果同时使用抗生素或呋塞米就会让发生肾损伤的概率提升。
2.4 造影剂
造影剂导致的肾损伤又称为造影剂肾病,在血管造影后肾功能正常人群的发生率为0.6-1.4%,如果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衰竭等疾病,进行造影检测之后发生率会明显增高。
碘对比剂具有比较强的肾血管收缩作用,患有以上疾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尽量避免使用。
2.5 铂类抗肿瘤药
因为铂类抗肿瘤药物和它的代谢产物最后都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药物引起的肾损伤情况就比较普遍。第一代铂类药物是顺铂,具有比较大的毒性,并且具有剂量累积性特征。为了预防肾损伤的发生,在临床上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对用药禁忌进行明确、药物剂量调整和水化利尿等,但当前仍有患者会发生急性肾损伤,所占比例为4%-23%。第二代铂类药物是奈达铂和卡铂,虽然这两种药物的肾毒性得到明显降低,但仍有10%的患者使用卡铂后,会出现血肌酐升高的情况。
2.6 “质子泵抑制剂”应用药物
以XX拉唑为名字的药物就是“质子泵抑制剂”,比如艾普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以及奥美拉唑。医生近几年才发现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肾损伤,胃部不舒服或是,慢性胃病的患者不可长时间使用此药物。
2.7 抗菌素
在所有因药物导致的肾损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抗生素。比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在平时只有医院内才会使用到此类药物,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家里面常备的抗菌素可能有磺胺类药物,所以在服用这类药物时需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也可以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共同服用,可以有效避免肾损伤的发生。
3、如何应对药物性肾损伤
针对药物性肾损伤,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有效降低药源性肾损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严格遵医嘱用药,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需要造影检查时,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2)对于慢性病患者,尽量不使用肾毒性药物。老年人、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或是合并其他临床情况的重病患者,应选择没有肾毒性的药物;(3)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就要根据肾功能来调节药物的使用剂量。在使用有可能造成肾毒性的药物之前,需要尽量对肾功能进行检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还要根据实际的肾功能情况对药物单次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进行控制和调节。(4)将有关医疗记录保留好,去就诊时将详细情况告知医生,比如曾经出现过的药物不良反应(过敏或非过敏的不良反应),以供医生参考。
药物性肾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通常来说,在严密监测尿液和肾功能指标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必要的治疗。另外,建议患者在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避免自己盲目用药,同时加强自我保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停药,及时治疗,就可以有效避免大部分药源性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