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性能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周瑜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周瑜春
[导读]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浙江瓯海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要想让我国建筑施工达到现代化建设的标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就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测与把控,在建筑施工之前,制订完善的检测方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利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对混凝土原材料性能进行检测,进一步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建筑材料性能;施工质量;影响
        引言
        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建筑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道路,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与挑战,要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全面提升其施工水平,还需以对建筑材料性能的检测与考察为切入点,正确认识到其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作用,最大程度上避免埋下施工安全质量隐患问题。水泥、混凝土与钢筋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关键材料,也是材料性能把控的重点研究对象。
        1混凝土材料性能影响因素
        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影响因素其实与混凝土自身的每一种组成原材料息息相关,是影响混凝土性能检测的主要因素。(1)水的用量。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一般会加入“粉煤灰”这种外来添加剂,它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黏合性以及增加混凝土的使用期限,但是这种外来添加剂是需要跟水稀释后才能够使用的。然而,市场上不同标准不同品牌的粉煤灰,对水的用量是不同的,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对水进行合理的把握,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硬度与强度,缩短混凝土的使用期限。(2)沙子的用量。在配置混凝土时,混入混凝土中的沙子要在粗细、纯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硬度的不同需求,对沙子的使用量也要进行严格掌控。比如:在配置混凝土时,使用的沙子如混有杂质,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自身的黏度;对石子的大小体积和水泥的质量也要进行合理控制,提升混凝土的质量。(3)水泥的质量。在水泥的质量选择上,需依据施工的场地以及对混凝土的相关性质的要求,对水泥进行合理的选择。(4)外界环境。除混凝土自身的原材料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检测外,外界的环境也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一大重要因素。
        2水泥胶结材料性能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1水泥选材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水泥材料常被应用于混凝土混合料的制备与浇筑作业中,除了水泥选材,还涉及到对集料、添加剂以及水的选材与使用等。其中,占比较多的仍是水泥,其对混凝土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具有直接影响,因而合理选择适宜的水泥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建筑市场上存在较多种品号的水泥材料,这对施工单位的选材工作带来较高难度。在硬化过程中,水泥的使用会伴随一定的放热现象,进而大幅提升了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实际温度,如若此时其处于内外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很可能会产生大规模的拉应力,致使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现象。由此可见,水泥材料的选取不仅需要符合混合料配合比的基本要求,还应注重其在应用过程中伴随的水化热问题,针对性地优先考虑水化热程度较低的优质材料。除此以外,不同类型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对材料性能可能存在特殊要求,如较强的抗干缩性、较好的抗冻性等。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而言,应充分考量施工要求的差异性,确保水泥材料型号的匹配性与适宜度。
        2.2混凝土水灰之间的比例
        这一比例能够直接影响水泥砂浆的浓稠程度,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混凝土比较稀时,水泥砂浆会出现较大的流动性,容易使混凝土中的原材料流失,最终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此时需要在混凝土中增加水泥的用量,以提高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例,提高水泥砂浆的黏稠度。当混凝土太过黏稠时,要及时加入适量的水,降低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例,避免过于黏稠而起不到调和混凝土中原材料的作用。


        2.3水泥碱含量
        通过分析与研究相关的实验数据资料可以发现,水泥的缓凝、塑化效果会受到材料中碱元素含量的直接影响。在水泥混凝土中,碱会与粗、细集料等加以混合,从而伴随有化学反应发生,产生吸热现象,或是放热效果等。无论是哪种呈现形式,都会直接带来温度上的改变。这样,在水泥混凝土的凝结阶段内,温度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诱导其出现开裂与膨胀现象等。总而言之,如若忽视了对水泥材料中碱含量的有效把控,在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实际浇筑效果便难以达到预期水准,也会对后续修补等施工工作带来较高的实践难度。因此,在选择水泥材料时,需对其碱含量予以严格把控。
        3强化建筑材料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制定有针对性的性能检测方式
        在对混凝土材料性能进行检测时要有效规避其影响因素,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达到施工工程中所使用的标准。在对混凝土材料性能进行检测工作之前,要制订一套有针对性的性能检测方案,比如,针对混凝土中的水泥硬度、黄沙含量以及石子的体积大小,分别制定相应的标准,让监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分别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检测。除此之外,相关的检测技术人员还要对混凝土整体的配方及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以确保混凝土在施工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3.2优化工程材料的选择
        对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以后,能够较顺利地在相同的产品中找到最优性能的产品,选用性价比最高的材料。这样能够更好地评定建筑所用的原材料跟半成品,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下,尽可能对全部的原材料进行性能的检测,这个做法有益于更好的选用材料,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跟效益。在进行技术检测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工程材料的应用水平,应当坚信合理化选择,选择更具应用价值的工程材料,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提升应用水平,实现合理应用。
        3.3加强集料规格控制
        落实集料规格控制主要涉及集料颗粒和集料尺寸这两方面的控制,主要的控制方案以优化破碎设备和筛分网的尺寸为主。在岩石开采的过程中,可以首选质量较好的岩石进行开采施工。还要结合实际的集料需求,选择合理的破碎方式,一级破碎主要以颚式破碎为主,二级破碎涵盖了冲击破碎、圆锥破碎以及反击破碎,不同的破碎方法会影响集料的形状和粒径。这其中冲击破碎简单易操作,破碎率高,颗粒的形状较为完好,给料粒径为10~70mm,反击破碎给料粒径为100~500mm,在实际的集料破碎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工程粒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破碎方式。在进行筛网尺寸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集料粒径需求进行调整,同时也要结合沥青混合料的配比等级进行控制。长期执行筛分作业的设备由于筛分会导致筛网的孔径受到磨损而逐渐增大,因此需要落实阶段性的设备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更换或者优化调整,确保筛分的质量能够得到控制。
        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材料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质量检测起始的第一步,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上,要求他们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体系,在日后的质量检测中才能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刘国佳.市政工程材料质量检测要点之我见解[J].建材与装饰,2019(36):63-64.
        [2]顾欣.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和影响因素[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129-130.
        [3]胡嗣卓,付雪松,黄鹏,叶长松,陈国清,周文龙.硅酸盐黏结剂制备摩擦材料的性能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51(12):39-43.
        [4]成伟.浅谈压力容器建造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控制[J].中国设备工程,2019(23):155-156.
        [5]俞飞,陈嘉杰,李振华,吴国峰,杨波,丁正亚,罗忠富,叶南飚,黄险波.汽车内饰用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2019,47(12):37-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