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81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本文在剖析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治理视域角度出发,深入挖掘高校基层党建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提高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的解耦路径,从而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新形势;基层党建;逻辑依规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途径,是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高校落实的保障,是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大力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凝聚广大师生员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指出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些论述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加强和改进新发展阶段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不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不好,就无法承担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职责,就有可能出现“热在上面、冷在中间、死在下面”的不利局面。因此,高校只有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贯彻落实,坚持突出重点、突显热点、突破难点,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扩大组织覆盖面,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为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保障与支持。
二、高校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对基层党建重视不足。受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当前部分高校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等见效快、易评价、可量化的业务工作上,对于“难度不小,投入不少,见效不快”的基层党建缺乏足够的重视,抓党管党的意识不强,基层党建岗位职责认识不到位,党建工作压力与党建责任意识层层递减[1]。
2.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不够紧密。党组织的很多具有鲜明特色和显著效果的良好实操与业务中心工作融合不够,没有正确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在具体工作和实施中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从而不同程度的存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问题,基层党建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3.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当前,部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距离新时代要求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标准还存在差距[2]。部分高校缺少行之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缺少强有力的考核机制。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建立、健全和完善。
4.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意识不足。当前,高校基层党建没有彻底改变工作套路化、形式化的现状,在基层党建创新驱动方面探索不深,在党建方式方法上存在“老办法不行,新方法不明”或“老办法不好用,新方法不会用”的局面,普遍存在因循守旧,没有创新,无法与新时代相适应等问题。
三、高校基层党建的逻辑依规和实践途径
1.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表率,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根本任务。所谓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就是以标准化规范化所涵盖的简洁化、系列化、统一化、通用化、模块化及组合化等方式方法,全面优化基层党建工作中所涉及的各项模块和各项因素的运行机制,以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党组织建设、考核机制、党员教育等切实保障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3]。通过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关键要素的高效共享和协同运用水平,进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内高质量发展,强化各级组织领导的综合素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及普通党员的工作能力,磨炼广大党员师生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强化各级党组织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号召力,带领广大师生在各项事业中更好的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推进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把握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发展新形势,实现党的工作与业务工作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的核心理念。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题责任规定》,明确指出“党委(党组)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建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在实践中,我国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学术组织融合建设、共同承担教育使命的工作格局,这一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是我国高校与西方高校最为显著的本质区别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显著优势所在[4]。因此,在把握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身特色优势和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强根铸魂谋党建、相融共生促发展,是当前高校基层党建的发展前景和价值追求。
3.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驱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充满生机、充满活力、需要精心维护、不断奋勇前行的事业。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社会经济生活、社会组织形式、群众意识形态等均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在基层党建工作中,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围绕高校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增强生机活力,是应对时代变革、夯实事业基础、推动高校中心工作、实施发展战略改革、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经之路,对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党建创新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基层党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自身所处环境的问题和症结,用新视角审视新形势、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举措应对新变化,坚决避免做舍本逐末的肤浅文章,要实事求是,敢于直面问题,将解决问题作为党建创新的动力源泉,重点投入,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四、结语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更加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质量是基层党建工作生命线”的理念,以质量是否过硬作为衡量落实基层党建任务成效的标尺,构建党建工作的保障力、激活党建工作的原动力、凝聚党建工作的向心力、激发党建工作的新活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于舒 王.加强和完善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建设研究 [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No.111(05):44-5+85.
[2]赵芳,袁海占.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J].党史博采(下),2020,(8)
[3]王桂玲.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探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8,000(002):P.45-46.
[4]张静.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J].中文信息,2019,000(012):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