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22058119770908XXXX;2身份证号码:65260119690814XXXX
摘要:现代水利工程建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此种结构应对拉应力的优势,从而整体提升建筑性能。与处于地面上方的建筑不同,水工建筑相当一部分区域常年处于水下环境,除了需要考虑传统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还应该结合施工地区水文情况的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使整体质量得到保证。本文对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工艺,在水工建筑领域所呈现的施工支撑地位十分突出。同时,在具体应用该技术工艺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从结构和技术层面进行合理优化。针对当前水工作业环境变化下所提出的工程建设需求,就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优化,从而构建更加安全、结构稳定性更强的工程体系,保障水工施工作业效能和品质符合基本工程需求,促进水利事业实现纵深发展。因此在目前的施工环境下,施工单位需要就水工建筑的施工现状进行分析,以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控制举措,对施工工艺进行规范性的应用,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作业体系。
1水工建筑物特征与混凝土定义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中,水工建筑物施工与我国生产发展与产能指数密切相关,较大质量与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广泛使用,对水利建筑物施工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水工建筑物施工过程的顺利与安全性得到保障,与传统混凝土施工过程相比较,该种施工方式可以将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及过程风险降低,稳定性较强。该种模式的施工过程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度要求较严格,对技术整体管理也有一定的盲区。在实施过程中,该种技术出现相对客观的技术漏洞,从而降低施工效率使得施工质量不达标或降低,具体表现为温度控制环节操作不标准,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纹,对工程验收与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一定影响。混凝土主要由水、水泥、石头、砂石等材料组成。当前阶段我国在建筑项目中的混凝土类型为素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预备应力混凝土构造三种。混凝土是整个建筑项目的主要部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建筑物影响密切。混凝土应用较为广泛,其属性包含抗火、耐腐蚀、统一性、可塑性较强四类。统一性指在具体施工环节,可以以建筑工程的具体结构进行浇筑。可塑性更主要体现在混凝土施工环节中,操作人员在明确项目工程的需求与要求之后,对其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该种材料原料较容易获得,成本较低,对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该种技术在建筑物领域应用较为普遍。
2水工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作为水工建筑物的一部分,混凝土工程通常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上进行的。在正式实施之前,必须进行良好的组织规划,根据相应的方向、顺序和表面进行混凝土的分段和分层,以避免留下较大的实施接缝。在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如桥墩)中,有必要进行分层和区域浇筑,合理控制各层的混凝土厚度,将其限制在标准振动深度,并在底部混凝土初次冷凝之前停止顶部混凝土的浇筑。在正常情况下,水工建筑物的分层浇筑混凝土厚度应限制在30厘米以下。如果是长墙建筑结构(如挡土墙),则必须进行分层和稀疏舍入,以确保所有管段都满足混凝土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剖面中进行舍入时,建筑的特定长度必须小于10~15m。无论建筑结构的形式如何,在实施浇筑过程中必须进行单一连续浇筑,如果浇筑过程中的间隔时间大于初始浸渍时间,则应根据施工要求有效处理接缝位置。灌溉水工建筑物时,必须保证结构构件所有部分的适当振动,避免振荡泄漏现象。质量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振动插入设备运行时,应检查振动插入间距的1.5倍半径,以避免留下象限问题。(2)在振动插入操作过程中,应保持相关插入深度与模板之间50 ~ 100mm的距离,以防止振动接触模板,形成共振问题,从而降低液压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上下混凝土分层结束时,实施上部混凝土振动时,振动器的插入深度应在下部混凝土内部深度约50mm,从而提高上部和下部混凝土之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3)配合板式振动器执行实施操作时,应完全复盖混凝土平面。
移动时,必须重叠100mm的振动。(4)结合所附振动装置进行施工作业时,应根据模板结构的实际沉降状态和振动性能本身合理确定振动顺序和位置,并进行试验试验试验和校准。
3水工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的要点分析
3.1混凝土搅拌工艺的分析
混凝土的搅拌工艺首先要选用合适的混凝土原料,根据施工的要求严格选用符合标准的混凝土原料,然后由检测部门对混凝土原料进行检测,检测的因素包括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防冻性能等,根据检测的数据调配混凝土的配比,是混凝土原料达到最佳的混合状态,从而制作混凝土。理想的配比数据是经过精确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具体的施工环境,因此就需要施工团队考虑其他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比如原料的含水量、温度、湿度的变化等,根据实际的因素对混凝土配比的方案进行精细化的调整,从而制作出更加适合施工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搅拌的操作要求是将混合的材料搅拌均匀,主要分为人力搅拌和机械搅拌,一些大的工程现在都是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
3.2混凝土结构振捣工艺的要点分析
混凝土振捣施工与浇筑工作息息相关,浇筑量的多少决定着振捣量的多少,比如工程量大的水工工程,振捣工作效率是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混凝土的振捣是使用振捣棒完成操作的,根据施工现场不同的施工环境,需要的振捣棒也不尽相同,比如平板式、插入式或者附着式,根据振捣棒有效的振捣长度和半径,应该分层有序地振捣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内部各层次之间受到有效的振捣,还有根据混凝土的具体情况调整振捣棒的长度,使之达到的深度不同,更好地振捣混凝土,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切实保障水工建筑的稳定性。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必要采取复振的过程,避免造成漏振,同时振捣合格的判定标准是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不再出现气泡,这个时候就要停止振捣,说明振捣工作已经到位,切勿再重复振捣,造成过振的现象。同时,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在振捣的过程中使模板和混凝土把控在科学的距离内,防止造成共振的问题。
4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技术对策
作业人员需要对原材料的重量,型号数据进行仔细检查核对,确保质量与国家标准相符;浇筑环节的连续性与分段性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与规划,可通过作业人员提升预算金额,混凝土施工过程物料配给充分大于作业需求量。施工现场改进方面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与协调,确保技术团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效率,施工现场安全问题需要时刻进行监督与跟进,确保施工作业环境相对稳定。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工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本文具体指出了当前混凝土技术存在的不足,重点分析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的要点,从而提出优化施工现场环境,选用质优价廉的原材料,改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等措施保障技术应用的质量,从而使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展宏.水工建筑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分析[J].中华建设,2019(09):174-175.
[2]曾志坚.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四川水泥,2019(06):8.
[3]安继荣.水工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1):36-37.
[4]李小静.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06):92.
[5]李磊.水工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