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姚冬阳1 牛健2
[导读] 摘要:抗震问题一直是工程建设与设计过程重要的研究部分,为了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水平。
        1身份证号码:21011219881112XXXX;2身份证号码:21090419850702XXXX
        摘要:抗震问题一直是工程建设与设计过程重要的研究部分,为了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水平。基于此,本文以抗震设计为研究,积极对其进行了实践与创新探索,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
        引言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地震强度和地震范围进行测试得知,当地震来临时,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效果与建筑本身的材料有直接关联,所以为了整体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在进行结构建造时,首先要选择具有良好抗震能力的材料。通过结合实际,本文有效的总结了土木工程建设过程如何进行对其抗震结构进行设计,希望通过进一步阐述,能够有效的提高土木工程抗震设计水平,从而为土木工程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1探析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意义
        地震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危害性以及随机性,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会部位,地震频繁。如果土木工程不具有抗震性或是抗震性能过低,均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抗震设防标准,并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去执行。现如今,我国在建筑设计方面以结构抗震性作为重点展开了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现今土木工程抗震设计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地震危害得到了有效降低,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目前来看,国家对于地震规律性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深入地对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进行研究和探索,与此同时,各地区还应当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抗震设防标准。如今,人们对于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这就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抗震技术及其设计,尽可能确保人们日常生活及品质,不断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所需遵循的原则
        2.1弹性适中原则
        建筑弹性适中可以有效确保整体建筑质量,如若建筑结构弹性较低且存在较大刚度,那么一旦遭受强劲的外界冲击,那么极易超负荷而出现突然倒塌的情况。反之,如若建筑结构存在较大弹性,例如建筑长时间遭受外力影响,其内部结构便可能会出现细微倾斜,久而久之便会使得整体建筑结构发生变形,威胁建筑的使用安全。所以只有确保建筑结构弹性适中,方可确保其稳定性良好,在受到外力侵袭的情况下才不会受到影响。
        2.2主次有序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通常设计人员都会设计支撑的柱子直径较粗,横梁则比较细。因为整体土木工程包含了诸多构件,各构件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所以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各个构件的性质和作用,遵循主次有序的设计原则,尽可能让各个构件能够在土木工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实现整体土木工程质量的提升。
        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抗震技术应用
        3.1抗震整体方案设计
        进行土木工程抗震设计时,要详细勘查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避免采用抗震性能不佳的建筑结构模式。通过分析可知,建筑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的重要承重结构受地震作用力发生脆性破坏,所以优化建筑承重结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通过对建筑结构的性能测算,确定刚度和轴压比等重要参数数据,结合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可以精确计算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根据测算结果确定有效的建筑整体抗震防震实施方案,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
        3.2橡皮支座抗震技术
        土木工程的抗震设计可以通过优化支座结构设计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将土木工程简化为基础和主体二大结构部分,在两个结构间设置支座装置。

由于土木工程的竖向结构强度较大,在地震横波的作用下,支座上部结构会发生整体位移,传统的刚性结构支座没有活动余量,会在结构连接处产生刚性破坏。在连接处设置橡皮支座装置,外力作用会使结构连接处发生位移,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刚性破坏,在地震强度不高的情况下,地震造成的冲击对建筑的破坏性极其有限,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不高,所以橡皮支座抗震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泛,实际工程应用的抗震效果较好。土木工程隔震技术的应用.
        4目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施工现场的选择是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为了确保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有效性,承包商必须选择一个有利于结构稳定的地方,因为地震灾害不仅对建筑造成重大的能源影响,而且破坏了土木工程结构,这是一个虽然由于实际施工创建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无法避免这些位置,但土木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加强这些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5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5.1挑选适合的土木工程建设场地
        为了确保土木工程建筑的抗震能力,有必要在施工前严格选择适当的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地形、地形、地质等。,并避免出现破碎的土地、凹陷的土地等。在施工现场。如果无法避免这些地点,有关工作人员必须合作加强基础设施,确保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选择土木工程基础场地是为了对项目场地的地质情况、地震历史和地震活动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该地区地震的相关特征,并利用这些详细的地质资料合理设计#年的抗震设计类别。设计人员必须审查和选择有利于建筑基础设施的地形条件,因为这些条件对建筑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在实地存在其他客观因素时,必须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加强基础。提供有利条件的基础土地通常具有土壤密度高和岩石丰富的特点。
        5.2将抗震等级作为依据
        抗震等级可以很好地表明抗震能力,设计人员在设计土木工程结构时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并进行不同的定义和划分,以减少建筑资源的消耗。例如,处理墙和梁以满足建筑的整体保护要求。施工设计过程中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承载力和伸长率。每个节点结构的设计者必须专注于并加强同一柱的力。此外,柱端点和梁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塑性,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抗工程冲击能力。
        5.3优化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
        土木工程的开发商为了提高项目收益,提升建筑平面空间的利用率,减少剪力墙的使用,降低了建筑结构的承重效果,同时也削弱了建筑的抗震性能。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固性,需对建筑平面结构进行科学设计,满足空间使用要求的同时,使建筑结构达到抗震设计标准。利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提升结构抗震性能,使土木工程满足设计质量要求。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升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土木工程的结构抗震设计中,要科学、合理地应用抗震技术,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建筑结构的合理性抗震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结构的功能特点,制定有效的技术实施措施,提升土木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终实现土木工程结构施工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玮.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J].智能城市,2019,5(08):32-33.
        [2]魏春铁.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7):96-97.
        [3]宋隽.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9(03):112-113.
        [4]京约,郝书研,潘希成.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J].绿色环保建材,2018(01):63-64.
        [5]张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5):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