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昶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遵义 5631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施工过程中,桩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形式,桩基础技术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桩基础技术,可有效保障施工质量,缩短施工的周期。桩基技术是一项质量好、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环保性强的基础性建筑技术,近几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详细论述了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土建施工;静压力桩技术;灌注桩;桩基础技术应用
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正全力在城市化进程中缓解土地紧缺的问题,高层建筑迅速占领市场,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但是,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很高。高层建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焦点的偏离,而抗震、抗压力是问题的关键。
一、桩基础技术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
在施工技术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岩土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受荷载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基础的变形和位移,主要受到地基基础的影响。现阶段,桩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单个桩基础简单来说是指一柱一桩,不同桩之间通过基础梁进行有效的连接。在它的应用上有很多优点,包括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高的均衡性,同时可以保证建筑物沉降的均衡性。科学的应用单桩基础可以达到稳固地基的作用,也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因其受地质环境和技术性能的影响较小,不管在任何的地质环境中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2、作用
作为桩基础,主要是将建筑结构以上所有荷载传给柱的轴力传给桩基础,由桩来承担所有柱子传递下来的荷载。由于桩基础埋深较深,将荷载直接传递给中风化基岩,而基岩的整体性较好,抗压强度高,一般都在4000KP以上,所以变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建筑主体结构封顶之后,建筑物的沉降基本就定型了,不再有明显的沉降。这样既能更好地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又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因此建筑物的桩基础施工十分重要。只有从原则上认识到建筑桩基的重要性,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才能保证整栋建筑物的结构质量,为减少倒塌和建筑沉陷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
二、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实践应用
1、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
在桩基施工前,必须要做一定的技术准备工作,首先要分析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情况。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差异很大,建筑施工人员必须完成对地质和土壤环境的分析。在桩基技术的应用中,技术人员应考察包括地下水、土壤成分、硬度、持力层承载力等不同因素对地基造成的影响,仔细查看地勘报告给出的土壤性能参数,不同硬度和压力的土壤对桩基础的影响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认识桩基础技术的完整性,我们应该从原始数据上理解这些技术参数并制定出可行的基础施工方案。
2、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桩定位放样
桩基施工的第一步是定位放样,根据基础平面布置图,在图纸上标出桩位的坐庄点,然后测设到实际地形中,桩位放线必须准确无误,控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现目前坐标点的放样主要是通过全站仪来进行,仪器在使用前需经过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合格方能使用,否则将会造成桩位的偏差。坐标点放好之后进行桩基础开挖,开挖完成后在验收基槽时要进行坐标点的复核,看是否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否则马上要进行处理,处理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3、施工中静力压桩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中,特别是在城市中心进行建设,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比较严格的规范要求,为了环境保护和以防扰民,采用静力压桩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法,采用静压力桩技术可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因为启动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大的噪声,工艺布置也相对简单。其核心原理是结合桩架的重量和静态压力桩的重量用压桩机将桩缓缓压入地中,直到达到地勘要求的深度为止,从而形成桩基础,静力压桩结束后需进行桩身检测试验,检测合格,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如检测为三类桩,则需对桩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4、桩基础预制桩技术
预制桩的生产必须按国家相应的技术规范,严格按工艺进行生产。所选用的原材,钢筋、水泥、砂石等必须经过试验室检测合格,才能用作桩的原材料。桩在起重吊装和运输过程中,要确保不会对桩身造成破坏,确因客观原因有所损坏的桩,坚决不能用于项目上。桩身在打桩过程中,要对每锤的入土深度进行记录,保证数据均匀无异常,如发现数据异常,应立即停止打桩,进行分析数据出现异常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将可能产生的质量隐患解决完成为止。打桩时,如施工场地一侧邻近建筑物,应从建筑物一侧向另一侧进行施工,否则,将会造成地面的隆起或难以打入。
5、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现浇砼灌注桩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领域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施工方便,生产效率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砼灌注桩的浇筑前,需要对孔底进行清理,确保没有沉渣和积水后,然后对钢筋笼进行验收合格,方能进行浇筑。浇筑时砼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现场的质量抽检,如塌落度等,浇筑过程中严禁往砼中加水。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在现场随机抽取砼做见证取样试块,试块达到养护期后送往试验室进行试验,达到合格标准。浇筑桩时一般浇筑至桩顶标高多出200即可,到时将200厚的浮浆剔除,然后再进行上部结构如承台等结构的施工。
6、打桩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运输打桩机时,应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在装卸时应保证其不受损坏,对于超高或超宽的打桩机,要在装卸过程中明确分工,保证统一协调,确保装缷过程顺利完成。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避免与其他物体碰撞;同时应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打桩机的安装和拆卸要与机长沟通,组装和拆卸前要检查各部件是否固定,施工中禁止非工人进入地架,明确各连接处的责任分工,统一指导;安装、拆卸车架时,应将底盘放在平地上,注意做好安全设施。打桩时所有程序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打桩作业时不允许有空转;打桩机移动时,路面必须平整;组装部件时,直线图不得超过4米,对角线图不得超过2米;打桩过程中不能同时进行维护保养,非电工不得接触施工区域内的机电设备,以免触电造成安全事故;打桩机停止运行时,应切断电源,并派人进行专门看护。
7、人工挖孔桩技术
对于有些工程量不大的工程,采用机械成孔时成本太高,因此传统的人工挖孔桩技术必然派上用场。人工挖孔桩便于操作,灵活机动。目前的人工挖孔桩技术较之前有较大的改进,很多电动设备如电动葫芦和电动绞架被派上了用场,大大减轻了工人师傅的体力劳动。挖孔工具大多采用电镐或风镐,每个工人每天能挖2米多的深度,施工进度相对较快,对于工程量不大的项目,不失为一种好的桩基施工方式。
结束语
总之,桩基施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施工机械设备和现场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目前,大多数建设项目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制度、人员等方面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保证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森.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405.
[2]王一贝.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J].砖瓦世界, 2020,(10);95.
[3]胡海洋.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370-370.
[4]毛文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