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刘静西
[导读]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核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规模持续扩大,相应的关于辐射安全监管方面的探讨也在不断增多,核技术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辐射事故发生风险,直接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2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核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规模持续扩大,相应的关于辐射安全监管方面的探讨也在不断增多,核技术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辐射事故发生风险,直接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核技术的应用情况,然后详细探讨了核技术应用的辐射安全隐患,最后提出核技术应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辐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控制
        引言
        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辐射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现阶段环境情况而言,因为辐射对环境污染不易被发现,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对辐射环境污染增加关注度,对辐射环保问题提出合适的方法与对策。
        1辐射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辐射安全风险评估是辐射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核技术利用单位存在责任主体意识不够、缺乏辐射安全管理知识技能等问题。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关键技术较薄弱,存在辐射风险数据库和评估方法不完善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扩充和完善。辐射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管理不善和技术性设备故障造成,现阶段对技术设备安全性评估较多,但缺乏对辐射日常工作管理的风险评估。
        2辐射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公众的参与
        辐射安全监管需要有全民积极参与才可以得到理想中的效果,可是,根据现阶段情况看来,仅有专业的部门从事安全防护工作,并未将宣传方面的工作做到位,未能实现整个社会的所以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缺失。因为宣传不到位,就会造成人们缺乏防治辐射污染意识。未能将宣传工作做到位,辐射安全监管仅仅是做一个表面功夫,安全防护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2.2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2018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使核安全监管的事权、责任、分工更加明确,核工业主管部门、核安全监管部门、企业,甚至个人,都要共同承担法律赋予的责任,实现联防联控,共同保护我国的核安全,但法律法规体系下游缺乏可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和操作指南。以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为蓝本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导则不够完善,导致与国际交流机制不顺畅的情况。
        3核技术应用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
        3.1加强地市级辐射安全监管力量建设,提高基层安全监管水平
        在完善辐射安全监管体系时,可适当借鉴地方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经验,构建跨区域辐射环境监管组织力量,尤其是核技术应用较多的省份,可以根据当地情况探索并构建跨市域的辐射监督执法机构,用以调查省内核技术应用辐射安全事故;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市级监管机构,保证基层监管力量。
        3.2构建完整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
        核技术利用单位建立专门的辐射安全防护管理机构或者组织专职与兼职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人员,制定完善且可实施性的安全防护管理规章机制,实施规则细则,及时监督落实。如此一来可以有效规范辐射管理,避免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促使所有人体现出自我监督的效果,做好各自的工作,增强辐射防护监测与管理工作力度。一些单位虽成立了专门的安全防护管理机构,建立了专职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可是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机构与人员并未发挥出应有作用与效果,和实际作业相脱节。在完善的管理机构中,对于辐射作业工作人员展开定期工作健康体检以及累计剂量检测,同时展开考核与训练强化检查监督的力度。定期对四周环境开展定期监测与防护,把异常情况记录在案。


        3.3做好核技术应用单位的辐射防护,遏制安全事故的产生
        3.3.1优化工作场所
        核技术应用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合理规划工作场所,科学确定屏蔽厚度,切实保证放射防护效果,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人体可接受的最低水平。
        3.3.2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
        核技术应用单位必须给工作人员建立长期的健康档案,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3.3落实工作场所现场管理工作
        核技术应用单位应将辐射工作场所与其他工作场所分离,加强人员出入管理,防止出现意外事故;辐射场所要定期、不定期进行相关监测检查,包括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安全联锁装置、警示标志储存保管情况,做好记录,不断督促整改,保证核技术应用辐射防护效果。
        3.3.4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核技术应用单位需要提前制定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事故演习,根据演习情况不断改进预案,同时做好相关应急物资的存储与更换工作,确保一旦发生辐射事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4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核技术应用人员的素质
        对于核技术应用单位而言,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与专业的操作能力,直接决定了核技术辐射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核技术应用单位必须将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抓实、落稳,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标准,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设业务操作技能学习课程,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按规程操作,定期开展模拟事故演习,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辐射事故。此外,核技术应用单位还应积极打造一只高素质的辐射环境管理队伍,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辐射防护工作水平。
        3.5做好日常监督检查方面的工作
        在辐射作业场地,门机连锁与作业状态指示灯出现不良问题,门机很容易出现事故,所以安全联锁是保证安全的最佳方式,警示象征不符也会导致事端作业室大门忘关,会造成工作与非工作人员进入到射线机室,遇到不必要的辐射,为人们带来辐射损伤,无防辐射设备不结实,也有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存在着,部分单位不关注这项办法,认为无必要开展辐射作业场地设定和辐射类型相同的报警仪,辐射人员未佩戴热释光剂量计,要么就是佩戴了并没有检查剂量,自己剂量档案缺乏完整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必须要强调人员带上防护用品,不要为了暂时的方便为他人与自己增大辐射剂量。①部分单位分管领导未曾参与辐射防护安全训练,不具备辐射防护安全方面的知识,对辐射防护关注力度较弱。②部分单位未能构建辐射安全领导小组,不曾组织专业人员承担起辐射防护作业。③对部分已经验收的单位,管理疏忽,未能定期对架空设备与报警设备等加以维护与演练,所以为增强辐射环境安全防护功需要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结束语
        为保证核技术应用安全,必须从最基本的规范制度、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入手,进一步督促核技术应用单位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包括优化工作场所、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以及做好应急工作等,切实提高核技术应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全面保证核技术应用安全,最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婷.我国核辐射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9(1):72-74.
        [2]王强.核技术应用项目辐射环境风险评价相关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5(26):264-313.
        [3]汪洋.环境保护中的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分析[J].江西化工,2019,(02):218-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