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陈燕如
[导读]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美声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32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美声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音乐是一门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神经,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音乐教育越发受到重视,音乐专业生源逐年增加,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文化与艺术交流与融合,西式音乐融入到我国音乐教学中。
        美声唱法是音乐者歌唱水平的体现,需要进行系统地学习与训练,基于此,为提升美声教学的效率与成果,应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出解决的策略,可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增强师资力量等对策来促进声乐美声教学更为科学、合理化。
        关键词:声乐;美声教学;问题;策略
        一、引言
        美声唱法作为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声乐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美声唱法的艺术特点在时间的沉淀中不断发展,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也被众多歌唱家以多元的方式演绎出来,进一步丰富了美声唱法的时代内涵。从实际教学的角度看,美声唱法需要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声唱法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美的共鸣,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为直观的审美体验。
        二、美声唱法基本背景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是一种音色独特的混合声区唱法,对世界各地的声乐艺术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声唱法融入到我国的音乐教育中,不断壮大与发展。不但吸收和借鉴了多种演唱艺术风格的优秀品质,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演唱模式与艺术价值。在各类的声乐教学中融入美声唱法,需要借助如下几个方面的技巧:一是需要借助于美声唱法混合共鸣理论来开展教学工作,借助胸腔、头腔、气息等多个部分的协调合作,气息的合理运用、提升声音的层次感与表现力等。如果忽略这些基本演唱方法,声音就难以提升到高水平上,音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二是需要充分借鉴美声唱法的咬字方法,我国的传统唱法多采用咬字清晰、声音清透的模式,虽然具有情感上的优势,但是也容易出现穿透力、渲染力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可以通过与美声的吐字方法融合来解决。三是美声唱法在促进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作用。由于美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演唱的技巧与情感表现力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果能够应用于声乐教学当中,往往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合方法
        (1)美声唱法歌唱技能
        首先,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还要将学生这个课堂主体带进来,亲自参与实践学习。在声乐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声音的训练,所以说教学理论不能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理论的内容还是需要实践来完成,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美声唱法并灵活运用到歌唱当中。其次,增强对歌唱技能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能将理论运用自如,很巧妙地在演唱当中表现出来。歌唱技能的训练课内的时间往往是不够的,很难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还是需要学生将技能的练习延伸到课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最后,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歌唱家开设声乐讲座进行一对一教学指导。学校可以请一些专业的歌唱家通过交流会或者座谈会的方式对学生的美声唱法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美声唱法的积极性,同时扩宽视野,提高歌唱技能,从而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在以往的歌唱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这种歌唱练习的方式比较枯燥,教师可以转变以往枯燥的训练方式,使得音乐歌唱教学更加灵活化与多样化,歌唱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美声唱法的魅力,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美声学习的积极性,使得美声歌唱教学的效率更高。


        (2)融合美声的共鸣唱法
        民族唱法以其口腔的局部共鸣为主,相对于美声演唱形式而言,弱化了其对胸腔的共鸣,因此民族唱法演唱出来的声音更加清透空灵。为了大大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演唱效果,需借鉴美声演唱法中的演唱形式,让整个的演唱作品变得更加圆润而又有质感。美声唱法是通过身体不同的器官来产生混合共鸣,这样发出的声音既圆润又颇有质感,给人一种震慑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对发声的练习来获得头腔的感受和共鸣,丰富了学生声音的感受和共鸣色彩,可以在对声音进行表现的基础上,加入学生体态的表演: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们在训练过程中嗓音的调节,而且还能促进歌曲的整体感染力,实现最好的演唱效果。由此可见,在民族唱法中加入了美声的共鸣唱法,能使得学生的声音更加圆润,并对于调节大学生的真假音比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美声唱法的教学策略
        (1)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对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目前提高美声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一般而言,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声乐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工作,而且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现如今,声乐教师在对学生的声乐发音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了保证最终的教学质量,教师也会运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教育。在发音练习实践课程上,教师会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探讨,共同完成美声的发音练习。
        (2)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近年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已然取得一定成效。高校声乐美声教学需要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创新,可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声乐的波形,进行比较与分析,有助于学生更为简单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还可录制教学情况并将其发布到线上学习平台,便于学生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进行学习与练习。在美声教学中,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的引导下,不断去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积极引入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美声教学。还要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必要时还可以借助一些情景来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音乐中情感的处理能力,为学生声乐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
        (3)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
        为了优化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锻炼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传授美声唱法,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积极主动,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美声源于西方,是西方的音乐艺术。美声专业的学生要想获得美声演唱的技能以及美声演唱的系统性学习,就一定要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环境、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的美声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丛琳.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9(15):72.
        [2]叶雯.从全国金钟奖声乐美声组比赛规定必须演唱中国作品这一现象反思美声教学中“水土不服”的问题[J].北方音乐,2018,38(01):250-251.
        [3]傅韵.声乐美声与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7(22):149-150.
        [4]段学光.试论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艺术评鉴,2016(14):114-116.
        [5]刘辉.为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而不懈努力——在第一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声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J].音乐生活,2015(1):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