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全工器具二维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刘世鹏
[导读] 摘要:现有的安全工器具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监督手段效能低,导致安全工器具在管理中经常发生不规范问题,问题工器具混入现场使用,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5
        摘要:现有的安全工器具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监督手段效能低,导致安全工器具在管理中经常发生不规范问题,问题工器具混入现场使用,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工器具;二维码信息;数字化管理
        前 言:安全工器具由于分布在不同车间、班组或个人,台账为纸质记录或建立、保存计算机文档,经常发生台账、记录不全、原始资料缺失或检验记录与工器具编号不符,问题工器具与合格工器具混放等问题。XXX热电厂探索出一种高效实用、流程简单的安全工器具管理方法,“互联网+安全监管”的管理模式。
        安全工器具是生产过程中的常用器具,性能好坏、保管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人身及设备安全。
        1 产生问题安全工器具的原因分析
        (1)采购时缺少“三证一书”等原始基础资料,档案不健全;定期检验、维修保养报告、检验标识等信息记录不及时、不准确、记录错误或使用中丢失;
        (2)台账、清册和检验报告等损坏、脏污,保管不善造成丢失;记录不完整,为了迎检编造虚假记录,造成数据不真实;人员变更,资料未及时移交。
        (3)工具器使用保管不当,如:入库、损坏、报废、丢失等情况不登记,使用过程中检验标志破损丢失、维修、回收不及时等。由于安全工器具种类多、数量大、使用范围广,以及使用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全过程安全监管工作难度相对较大。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剖析,认识到现有的安全工器具管理方法落后,监督手段效能低,亟待改进和提升。
        2 构思实现二维信息管理
        XXX热电厂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和手机扫描二维码技术改进安全工器具管理,集成技术档案和安全培训等大数据信息,实现台账资料保管、人员行为规范、安全监督检查“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首先梳理全厂工器具及其台账,对情况进行摸底,组织核心内容生成单台设备唯一二维码。通过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突破了原有传统管理模式,组建较为完善的资料数据库,以扫码或在线阅读方式指导职工使用工器具,方便查询信息,提高效率。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将安全工器具管理台账信息、安全使用规定、安全培训等内容与安全工器具本身有机结合。使用人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安全工器具管理台账信息、进行安全微课学习,达到了解检验、维修和使用保管情况,学习使用方法和安全知识,方便人员在现场自主、深度学习的目的。
        通过建立安全工器具管理数据库,实现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框架数据库管理平台,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监督效能。平台由基本信息管理、安全管理、日志管理三大模块组成。具备角色管理、权限管理、设备维修、检验检测、报废申请购买,状态查询、信息提醒、数据导出等多项功能。工器具管理平台使各类信息齐全准确,全厂各类安全工器具明细一目了然,信息查询方便快捷。用户使用密码登陆后,通过自由设置筛序条件,调出符合条件的信息选项,在每条选项右侧信息块区,可通过附件添加的方式,输入该条目想要加入的各类信息,包括图片、文字、甚至微课视频都可以随意录入,充实数据库,同时系统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手机扫码后,该码内所含的全部信息即可展现。再将该码打印粘贴于设备上,使职工随时随地学习、了解手头设备,保证作业安全、方便。
        此外,该系统别具特色的开发检验周期预提醒功能:基层管理员在检验完毕后,即将下次检验时间预先录入,该系统同步设置了到期提醒功能,分别设置了10天、5天、3天倒计时,以声音和光标闪烁形式执行提醒功能,督促检验。总体来看,该系统具备工器具维修保养管理,丰富安全监督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以及方便员工学习、快速掌握器材性能等主要功能,具备很强的操作性、示范性和实用性,极具推广价值。
        在保留原有安全工器具《检验合格证》的基础上,逐一将安全工器具的厂家、型号、采购时间、“三证一书”、编号、使用保管单位、历次检验试验结果、下次检验时间、维修保养情况等台账记录信息和维护使用保养说明、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或安全操作规程等制作成二维码;根据需要制作安全微课学习二维码,粘贴固定在对应的工器具上,为使用者提供安全工器具安全使用、维护保养和安全急救常识等知识培训。各类安全工器具制作粘贴二维码介绍如下:
        (1)将电气绝缘工器具(包括临时接地线)的厂家、型号、采购时间、编号、使用保管单位、检验试验、维修保养等台账信息逐台制作成二维码,粘贴在对应的器具上,根据需要制作粘贴安全微课二维码,为使用者提供电气绝缘工器具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培训。检修电源箱的管理与此类似,也是将编号、箱内负荷配置系统图、保护接地阻值测量结果、负责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等台账信息逐个作成一个二维码,扫码提供信息。


        (2)电动工器具、以及各类检验检测器具(如:电气测量摇表、钳形电流表、手持式可燃气体测爆仪、氨气泄露检测仪等)的制作管理与上述过程相同,最终形成一个唯一二维码,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电动工器具操作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触电急救及心肺复苏法等知识培训。
        (3)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重型防化服、防毒面具、防烫服、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的厂家、型号、采购日期、编号、定期检验、负责单位、负责人等台账信息逐个制作成二维码;粘贴固定在个人防护用品上。根据需要制作粘贴安全微课二维码,为使用者提供安全使用方法培训。
        3 数据平台建设方面
        3.1 技术环境支持及制作
        (1)计算机配置:可选用不低于Intel Corel i3CPU、4G以上内存、Windows 7以上操作系统,外设连接DTP-320型或DTP-265I型热转印打印机。
        (2)网络环境:具有可以连接互联网和企业广域网的无线网络环境,带宽的最低配置不低于2M。
        (3)文档类二维码制作和安全微课二维码制作应用软件,如:微软office PPT 2007、PPT美化大师、爱剪辑、小影、格式工厂、BB录屏软件、易录屏等。
        (4)该数据库采用当今流行的Oracle SQL Handle软件、超智能SQL编辑器、以及Database.NET等客户端数据库管理工具联合搭建而成,具有数据稳定,维护方便等优点。
        3.2 数据整体建设工作以四个阶段、两步走分步实现
        (1)需求分析阶段;(2)概念设计阶段;(3)逻辑设计阶段;(4)物理设计阶段。
        针对于XXX热电厂给定的应用环境,与开发团队对多种方案进行设计和筛选,通过以上四阶段选择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企业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两步走:第一步是在完成工器具筛选的基础上,将各单位基础数据按照统一模式整合,确定二维码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力求简单、实用、直观。第二步构思平台管理框架确定最佳层级和管理纵横划分,以技术服务开发团队提供的外网服务器为数据支撑,形成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模式,分别行使监督、执行、数据更新、审批管理等职能,维持整个平台规范运作。
        经过以上开发设计过程,以及后期现场实际运行和补丁优化,该平台已日臻完善,投入日常使用,逐渐替代传统管理模式。
        4 项目投入后产生的创新点
        (1)首次在系统内安全工器具管理中采用二维信息和数据库管理,突破了传统安全工器具管理模式,极具创新性、实效性。在各类安全工器具、电动工器具、消防设施设置二维码,将工器具原有的纸质管理资料、设备原始资料文字和图片内容固定到了工器具实物上,将需要在办公室计算机中才能观看的微课搬到了现场,搬到了安全工器具附近,以上功能均是首次研发使用。
        (2)安全工器二维信息管理,实现了安全工器具本身与台账记录等管理资料的有机结合,达到“随机同行”的效果,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安全监督人员在工器具的使用现场用手机扫描即可查看安全工器具的全部信息,减少到台账保管单位调阅台账记录的过程,节省时间,提高安全监督工作效率。职工通过手机扫描工器具上安全微课二维码,既可观看有关微课视频,增强安全培训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3)在信息管理方面,二维码占用物理空间小,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设定,便于在各类安全工器具上粘贴使用。二维码的制作单人即可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各类安全工器具可统一纳入到一个数据库中进行管理,规避人员手工记录管理中个人差异、标准不高、记录不及时、保管资料不全、编造虚假记录等随意性问题,提高安全工器具管理的规范性和工作效率。
        (4)建立安全工器具数据库平台后,数据库平台免去保管维护大量纸质资料的繁琐工作,内容更新方便,有利于安全工器具管理资料的长期积累,方便跟踪分析安全工器具质量和安全使用情况,便于查询、统计和管理资源共享。熟练应用二维码技术后,可以在其他安全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如:建立生产主、辅设备台账数据库,制作安全培训、应急处置(如:应急处置卡)知识二维码等,可以更有效地推进安全规章制度宣贯和应急知识普及,强化安全监督和安全培训,深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结束语
        安全工器具二维信息数字化管理,明晰了安全责任,实现了闭环管理。突破了人工库房管理和纸质台账的局限,网页数据和现场实际真实合一,方便调阅信息供共享,提高了安全监督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电力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8 53~61 工器具的使用
        [2]感谢哈尔滨力云电力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资料
        [3]感谢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给与支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