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保障供水安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李江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供水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供水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分析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状况,为解决现有的饮用水环境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简要阐述了我国在饮用水水源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保障措施;饮用水安全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镇供水管理和供水安全工作也在有效推进,在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之下,我国城镇供水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基本满足社会对于供水管理工作的期望,为城镇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产生活用水。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中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日渐紧缺,而且工业和生活中存在不合理用水的现象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完善城镇供水管理体制,保证水资源的开发和供水的质量。
        1城镇供水系统概述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城镇供水系统的发展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而我国开始进行规模化、系统化的城镇供水管理主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几十年政策的有序贯彻和落实,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城镇供水管理体系,基本可以满足城镇发展中的用水需要,保证用水的安全性。城镇供水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在于生活和生产,满足两者发展的用水需求。我国城镇供水体系中用到的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主要指河流、湖泊中的水;而地下水则指井水等。我国水资源呈现出的特点为水资源丰富,分布极为不均匀,主要表现在东南部水资源较为丰富,而西北部水资源较为匮乏。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中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日渐紧缺,而且工业和生活中存在不合理用水的现象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完善城镇供水管理体制,保证水资源的开发和供水的质量。
        2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
        2.1完善建设体系
        相关部门在进行当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时,政策制定应与当地的实际环境相融合,加大相关制度的建设力度。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解决。在水环境的保护划分中,相关部门须明确自身的责任,将制定的措施实地落实,做好水源地的保护工作,改善水源环境。
        2.2保护区的垃圾收集与转运设施
        依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二级保护区内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输送至保护区外进行处理。生活垃圾转运站采取防渗漏措施。城乡收集处理模式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针对城乡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公用垃圾桶内的垃圾由保洁员收集至垃圾转运箱,收集过程中由保洁员将可回收的资源化垃圾和危险废物分选出来,可回收的资源化垃圾由保洁员出售给资源回收利用单位,将危险废物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统一处理。其他的垃圾转运到垃圾转运箱。垃圾转运是将收集到的垃圾,放到垃圾转运箱里,通过垃圾转运车运输至县级、镇级垃圾填埋场的过程,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配备垃圾转运箱和垃圾转运车。
        2.3加强城镇饮用水源检测和保护工作
        首先供水企业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明确这一工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从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积极调动各方参与到水源检测和保护工作中,保证城镇生活用水的安全性。供水企业要积极建立水源水质资料库,并定期开展水源和水质的检测工作,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了水质异常的问题,则要适当增加检测的频率,做好水质检测结果的上报工作,以此来最大程度保证城镇中饮用水的安全性。


        2.4提高水资源环境的监测能力
        相关部门在进行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位置,将水质保护站建立在合理的位置,确定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水质保护站的选择应符合当地的交通条件,对水源进行强力保护。水资源监测站的建立应具有时间兼容性,以避免时间及空间资源对水资源环境监测站的破坏。水资源监测站的建立应制定相关标准,以保证其符合水资源保护目标,为水资源的保护提供保障。
        2.5健全水质监测体系
        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即针对水质监测的资金投入、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制度以及供水水质的上报制度。首先是要加大针对水质监测的资金投入。水质监测工作对于保证城镇供水管理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水质监测的过程中对水质的好坏和水源等做出评价,根据具体的评价结果来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需要供水单位加大水质监测的资金投入。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来提高水质监测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大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资金投入,对相关技术人员要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监测水质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完善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制度。供水单位要积极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保证逐级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部门也要注重健全供水水质监督和检查的制度,加强对供水企业的检查力度。加大对违规供水企业的惩处力度,以此来保证供水企业监督管理能力的提高。供水水质上报制度也是水质监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主要内容在于供水企业要积极完善水质数据的上报规范,保证所上报的水质数据都是经过科学分析,且数据由专业机构来提供。
        2.6加强水资源管理力度
        首先,针对危害水资源环境的行为应进行严格打击,严重时给予一定惩罚,以减少不良行为对水资源环境的破坏。相关部门应建立24h的值班制度,对水资源环境现状进行实时的保护与勘测,特别是重点水源区应定期监察。深水区域严禁垂钓、游泳,从各个方面减少对水资源环境的破坏。
        2.7完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评估制度
        健全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评估考核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估技术指南(试行)》,优化评估指标体系,建议增加一个评估指标,总结归纳各水源地保护的特色及经验做法,使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评估工作成果可用于指导全国的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强化评估结果考核问责,建议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评估结果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衔接,将评估结果与政府绩效考核结合,进一步强化评估结果的应用,促进地方加强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也更加紧张,为了推动城市的健康建设和发展,需要不断推动城镇供水管理工作,提高供水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在城镇供水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改进和优化实现对供水过程的合理把控,以此来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许家军,谢金凤,姚捷微,等.粤北地区农村饮用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创新探讨:以乐昌市沙坪镇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17):107-108.
        [2]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方案的通知[J].青岛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18):11-25.
        [3]杜莉.农村饮用水源的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5):40-41.
        [4]陈兴林,熊学恒,郑瀚,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现状及达标建设措施探析[J].科技视界,2019(27):224-226.
        [5]李雪晴,张延青,徐建平.饮用水水源地农村连片整治技术与管理保障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37(6):49-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