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佳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监测受到广泛关注。在当今社会全球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气候变暖使得冰川、雪山的数量越来越少,直接影响到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此外,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影响促进着我国不断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工作人员应当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运用合理的监测手段,检测环境中的污染因素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就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对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反馈污染治理效果,为环境管理工作与决策工作提供依据。只有确保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才能更好地开展有关的环境治理工作和管理工作。但是目前部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质量问题,甚至存在数据错误的现象,除了会引发决策失误,还会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难以满足当前的环境保护需求。
1生态环境监测概述
生态环境监测是指由专业人员使用生态环境监测设备,按照规定的顺序,对水、大气、土壤等自然生态环境和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获得相应的监测数据,从而进一步判断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生态环境监测也能对当前环境受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是自然环境中污染物,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应用于生态环保工作中,使生态环保事业的开展具备数据基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这些内容也需要进行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的对象不仅包扩自然元素,还包括人为导致的环境影响问题。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按照规范流程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尤其是对环境基本情况的监测和判断是非常关键的,这将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另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生态环境监测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当前环境变化作出分析,预判未来环境发展状况,制定出促进环境状态良性发展的环保策略。
2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当下这一阶段,我国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相对应的监测体系,同时监测的方式也有待优化,由于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生态保护条例以及法律法规,因此很难真实的体现出数据分析的效果,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较高。其次,当下环境监测服务体系逐渐朝着市场开放,一些检测机构的监测体系并不健全,也没有加强对于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的资金较少,这也导致环境监测部门缺乏充足的监测设备,人员流动性较高,只能够维持基本运转的状态。除此之外,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注重环境保护的情况屡见不鲜。
3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策略
3.1增强监测质量保障能力
首先,应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是专业性要求非常严格的技术工作,对监测工作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所以必须保证机构、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以便准确预防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质量保障能力。具体的工作中,应定期开展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素养,使其可以掌握控制监测质量技术,在工作中可以有效规避、预防不良因素对监测质量产生的影响。另外,还应该引导人员积极学习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质量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工作,自主规范自身的行为,杜绝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其次,相关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提升内部人员的技术能力、专业水平,确保新型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良好应用和落实。
再次,在质量保障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应引进新型监测技术、仪器设备,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不断丰富环境监测的技术元素、设备类型,争取在新形势下借助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解决有关环境监测工作的问题与不足。
3.2加大资金投入
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也更为谨慎,认识到不能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所以必须加大力度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有效预防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效果,首先要有资金的保障,上级部门需要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以保证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才能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水平。另外,在保证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等硬件设施齐全的前提下,也要保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的效果。除此之外,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了解不足也会阻碍其发展,因此环保部门应该重视宣传,采用公益讲座、播放公益广告等方式使社会各界都对生态环境监测知识有所了解,促进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的长久发展。
3.3运用先进技术
近两年科学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动力,想要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应当综合性的运用先进技术,一方面工作人员应当以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依托,结合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建立相对应的监测系统。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实施监测的方式,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相对应的数据支持,在监测工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也降低了环境问题解决的难度。工作人员在对现存问题进行原因确定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并且能够及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方案,从而确保环境保护效果。另一方面,一些不良企业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避开监测,将一些未经处理的污染物进行排放,这也已经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工作人员应当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在确保先进理念的指导之下运用技术和设备,及时发现隐藏污染问题的企业,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3.4落实区域性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管理水平满足实际要求,也要对区域性管理效果予以重视,确保相应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想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优势,就要注重监测数据管理的完整性,并且保证相应的监测管理措施能落实到位,从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合理性配置。(1)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会对环境监测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人才管理方面要结合实际管控标准进行综合监督和管理,确保专业能力能满足实际要求,打造更加完整的管控体系。例如,在准入机制调整的基础上,要强化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训考核,确保相应的工作都能顺利落实,优化整体技术管理的效果。(2)监测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要了解人才和监测工作之间的联系,要积极提升检测部门相应管理水平,强化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为环境监测技术的全面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进步,为区域环境生态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方面存在保障能力不足、缺少统一评价体系、缺乏完善制度等问题,对监测质量管控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应重点统一相关的监测质量评价标准,增强质量保障能力,完善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毅.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20,12(18):136-138.
[2]武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示范[J].中国环境监测,2020,36(1):1-9.
[3]陈桂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监督结果分析及质量管理[J].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2020,30(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