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唐双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唐双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技术创新的重点,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主要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的配比与添加顺序对到混凝土材料性能和强度有着重要影响。文章研究内容针对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技术开展,结合混凝土结构介绍和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施工技术应用注意事项等,对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详细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质量和安全性。就建筑业的技术水平来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项目中主要应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混凝土结构质量会对项目整体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为了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并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管理。一方面要对施工技术质量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要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整体的安全性。
        1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因素
        首先,若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温度骤然改变,那么,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大幅度跌落,结构内外部形成较大温差,而后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应力越大,而温度应力是诱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会降低结构美观度,也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其次,质量达标的原料及配制阶段有效控制是提升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基础,但在施工实践中,施工质量不达标、配制方法不规范等状况较为普遍,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原料购置、存储及施工阶段质检不严而引起质量问题;施工人员若不能严格依照施工规范标准检验材料配比,不结合实际,滥用既往经验,导致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坍落度等指标和施工设计存在出入。再次,混凝土构件浇筑、养护情况均会影响结构最后质量。部分施工单位未严格遵照规范作业。例如,在浇筑环节中,为了追赶工期省去了振捣步骤,或在构件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急于拆模,或是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及时间过短等,均会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对土木工程安全施工构成一定威胁。
        2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应用
        2.1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框架
        开展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只重视结构设计的部分基础,不能忽视结构框架的合理性设计。尤其是框架细节的处理,一定要符合土木工程施工标准。结构框架作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础,也是施工技术应用的关键。混凝土结构合理设计中,涉及到土木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建筑物外体结构以及相关数据,科学设计混凝土结构的长度与高度,还有纵横墙面设计比例。结构设计工作的科学开展,科学避免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并有效调节其他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进一步将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加以提高,平均分布混凝土结构负荷载面积。在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下列问题:第一,进行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计算结构施工中的预埋深度,改善结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并且避免不均匀变形情况。第二,后期设计中还涉及到圈梁设计,并且保证构造柱设计科学合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刚度。第三,注意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不能忽视隔热设计。隔热设计主要包括沉降量相关的控制计算,还需要及时做好沉降验算,由此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2搅拌技术
        搅拌技术属于把实践当作基础的一种施工技术,这种技术流程比较复杂。进行搅拌以前,施工人员必须对影响搅拌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如材料配比、搅拌时间以及材料投放顺序等。施工人员需从各个方面着手,对搅拌进行严格管控,这样才可对混凝土整体质量加以保证。

同时,进行搅拌期间,还需按照工程需求对搅拌时间加以合理控制,并且对搅拌时间方面管理控制加以强化,对搅拌期间具体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搅拌均匀,并且在完成搅拌以后,必须马上把混凝土全部卸下来。
        2.3浇筑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阶段,混凝土施工牵扯到墙体、基础底板及楼体结构等诸多方面,应格外注意墙体浇筑过程,所应用的混凝土成分一定要维持一致,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混凝土散热是基础底板施工阶段需面对的主要问题,为有效规避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强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指标的控制;二是联合使用其他措施强化结构的整体受力能力。另外,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贯性,应多加注意材料、机械设备的选择过程。本项目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分层施工法,混凝土经由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2m,若>2m时,则务必采取有关措施方法。应结合结构特征、钢筋构件布设的疏密度进行浇筑。分层浇筑高度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值≤500mm。浇筑的柱、墙连接成整体的梁与板时,建议在柱和墙浇筑结束后暂停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而后再行浇筑。
        2.4养护
        养护技术是土木工程中减少混凝土裂缝最有效的措施,是为了减小混凝土构件的内外温差,降低砌块的冷却速度,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能力,也是混凝土浇筑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养护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作业完成后的12h内,应进入到混凝土养护环节。养护工作通常是在将模型移除后进行,主要采用浇水养护方式。混凝土养护有一定时间要求,但并非完全固定,具体情况还要根据现场条件而定。施工人员应适当提高养护环境的温度,减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避免构件内部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使混凝土构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混凝土构件因表面开裂而出现塑性收缩。在混凝土养护期间,构件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的差值不得超过25℃。在风雨天气要做好相应的防护遮盖措施,在混凝土构件周围设置明沟排水,以确保混凝土构件质量。
        2.5抗裂技术
        若想有效提升混凝土具有的抗裂性能,施工人员必须从多个方面展开研究。除了上文提到的方法之外,同时还可添加相应的添加剂以及辅助材料,在混凝土有关材料之中加入一些添加剂是国家允许的,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具有的自缩性。比如,金属纤维、有机纤维以及无机纤维等,这些都具有较强抗拉性能,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具有的抗裂性,从而提升工程质量。针对添加剂的运用,施工单位必须遵从有关规定,并且注意之后的养护环节。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发现,结构对于施工十分重要。在开展有效的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威胁混凝土结构质量。基于此,积极从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进行改善,根据具体工程情况,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温度控制,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处理,由此来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亮.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砖瓦世界,2019,000(006):78.
        [2]肖楠.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工程建设(2630-5283),2020,003(004):P.42-44.
        [3]李灵芝.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城镇建设,2019,000(002):P.35-35.
        [4]付晋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四川建材,2020,046(005):72-73.
        [5]冯菊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折[J].住宅与房地产,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