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为切实提高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工作效能,在分析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效措施,确保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保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高质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效措施;体系运行;数据质量
引言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环境遭到的破坏程度比较严重,还会出现大量的水土流失现象,因此,对环境进行保护势在必行。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使监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就要对环境的监测质量展开有效的管理。目前,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就很难保证环境监测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需要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保证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工作逐一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实地监测和管理目前已经被破坏的环境,并分析监测数据,以便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在环境调查分析后展开,监测指标有大气、水和人文等,只有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高的质量,才能使监测结果更加科学准确,进而提升环境治理的效率。作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一环,环境监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国家的发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一般情况下,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研究分析的重点应该是空气污染物,据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方法,以便有效控制和管控污染物,进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和相关报告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以便严格治理现存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控制住污染源头。为了有效落实环境监测工作,还需要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污染物,并据此制订解决方案,以便改善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不仅包括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也包括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一方面,从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现状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由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同时正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培训较少,不能及时更新理念和技术,因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专业的环境监测管理人员极度缺乏,在很多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管理人员一是从环境监测技术岗位转岗而来,二是由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兼任,往往缺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2.2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从检测者来看,其自主监督意识以及整体管理意识还相对薄弱,导致最终监测质量不高;从管理体制来看,整个管理体系出现相对滞后现象,缺乏一定合理性。其次,部分监测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没有根据标准对数据进行记录,没有科学地利用现代化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导致自身工作效率低下,再加之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信息传递也不及时,导致环境监测工作出现一定阻碍。
2.3缺乏先进的技术保障体系
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可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使监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现有的技术保障体系比较滞后,环境监测缺乏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在对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控制时,也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这样必然会影响到质量管理。许多环境监测的标准已经落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论证和修订。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比较落后,许多监测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待健全。部分质量控制技术依然处于空白状态,比如,在对生物和生态等方面进行监测时,尚缺乏专业的质量控制技术。
虽然,近几年来,有一些监测技术正在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如在线监测和自动检测,应急监测和有机物污染监测,这些技术非常先进,但却由于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成型的质量控制体系,导致其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标准予以衡量。
3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目的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综合分析影响监测数据质量因素,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3.1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
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对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养,推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增强环境监测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正确认识本职工作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工作目标。其次,要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安全责任意识、环境监测标准和仪器设备使用规范等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加强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监测技术又有高水平管理能力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另外,还要把培训和考核结合起来,让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3.2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在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时,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抽查,要督促监测人员完成自身任务,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互相监督、互相检查,提升日常监管质量。其次,相关部门要完善制度规范,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并列举出具体的监测内容、监测要求等,督促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各司其职,严格根据规范开展工作。最后,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来说,宣传培训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人员要把质量监管教育宣传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提升所有监测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做到精准把握监测盲点,进而能够做到无死角、全方位的监测。
3.3加强技术保障
为保证环境监测操作更加规范,在开展监测工作时,需要遵循相应的技术要求,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明确监测技术的操作规范,落实环境监测的方法,对环境监测的标准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各项监测活动顺利开展。要明确监测的环境,确定环境监测的条件满足工作需求,使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使用监测仪器,并做好仪器的调试工作。要合理选择质量控制的手段,明确质量控制的频次要求,确保质量控制的评价结果指标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要严格按照监测技术的要求开展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为提高我国对于环境监测的强度和质量。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通过提升政府人员对环境的重视程度、选用科学的监测点、加强设备的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完善数据的审核制度这几方面,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升,并结合数据,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更好地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为地球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宋佳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优化措施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05):152-153.
[2]闫玉珍.新环境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思路探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05):163+166.
[3]马利敏.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农家参谋,2020(17):254.
[4]付海利.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