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近年来,中国人口出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老龄化趋势愈发加剧,面临严峻的社会问题,政府逐步增大对老年人的照拂政策,保证老年人的日常需求,同时,土地资源缺乏,政府推出集居化的养老建筑,在提供给老年人必要的服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其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就集居化养老建筑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建筑原则提供建筑方案,希望可以提供可供参考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集居化养老;建筑模式;室内空间设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老年人成为社会中的一大重要部分,政府需安抚该部分主体,只有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并落实到集居化养老建筑中,真正给予老年人切实的住处和舒心的服务,才真正达到了保证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目标,社会的养老措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同时保证社会的安稳。笔者结合自身设计经验以及参与项目,希望提出可参考意见。
一,集居化养老建筑的概述
(一)集居化养老建筑的简述
集居化养老建筑是一种特殊住宅区,专门提供给老年人集中居住,该社区职能特殊,将社区服务同集居养老相结合。其建设目的旨在满足老年人美满的老年生活,及时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舒心的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关怀,减少因身体的力不从心而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二)我国集居化养老建筑的现状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发现,中国的老龄化现象呈现严重的发展趋势,到2023年,或将出现中国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养老设施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关注重点,其中,建筑设计领域的集居化养老建筑成为重点研究领域,这一项目不仅解决社会养老问题,还可以提供给艺术设计类学生更多的就业实践机会,中国在该项领域方面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发达地区对集居化养老建筑进行了初步实践,例如北京地区的太阳城,江阴地区的夕阳红老年社区等。
二,集居化养老建筑室内设计需结合老年群体特殊需求
当人类进入60岁之后,其将同之前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角色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如果不及时关注并调整,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老年生活。
(一)老年群体特殊需求
首先,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表现来看,老年人生理上逐步衰老,导致其各项生理机能大幅度退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感知能力进行减弱,这些变化都极大的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生理机能的退化最先表现在视力和听力,之后会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退化情况,具体表现在记忆力衰退,自我认知能力下降等,同时,伴随着肌肉骨骼灵活程度减弱,新陈代谢减慢,如果老年人不能及时注意保养,容易导致老年病的发作。
其次,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表现。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会对心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身体的变化会导致其产生孤独空虚的情绪,还可能使老人变得暴躁易怒,甚至产生抑郁的情况,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直接影响其身体机能的变化,笔者在从事集居性养老设施的建设工程发现,深度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有利于了解起需求,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建筑设计。
另外,关注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表现。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同年轻人有着明显的差距,其身体机能的退化限制了其活动范围,造成其社交范围只能在同辈老人展开,对环境的依赖性变大,在设计建筑中,针对其活动特点,建筑应提较为方便的社交环境,减少个人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多老年人的社交,有利于其身心发展。
(二)符合老年群体居住需求
集居化养老建筑的设立是针对老年人集中居住的社区环境,其旨在帮助老人克服因身体,心理等变化带来的不方便,尽可能帮助老人克服障碍和限制,尽最大可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提供一个养老的舒适环境。另外,在设计上多采用温馨柔和的装饰材料,建筑设施需采用安全环保无伤害的材料,保证社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三,集居化养老建筑室内设计的原则
(一)集居化养老建筑应当以人为本
集居化养老建筑应当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将日常起居、行为需求、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纳入设计的考虑范围,体现对老年人的细致关怀,使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整个过程。通过辅助设施来帮助老年人增加其行动能力,通过室内设计配色和装饰来满足老年人因衰老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心理。在集居化养老建筑设计中,所有设施必须针对适老化,旨在营造舒适的室内空间,帮助老年人克服衰老带来的不适。因此,集居化养老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生活习惯以及社会交往,关注老年人生活的各方面,一切设计以老人为主。
(二)集居化养老建筑保证艺术性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设计要将室内设计的艺术性同人文关怀相结合,例如在空间规划上,要时刻保证室内空间的流畅性,减少过多装饰物的安置。在室内装修色彩上,多采用暖色调,使老人更舒适,在笔者参与的会所设计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初衷,突出表现环境服务于人,在会所中适用“绿色、自然、光影”的主题融入到室内各个功能空间中,将一些硬质景观的绿植,引入到室内空间当中,营造出一个模拟自然环境的空间。同时其并不仅仅是一个单体功能的存在,笔者结合休息卡座区域,让老年人进一步亲近绿色,亲近自然,同时增加老人与老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注重集居化老年社区总体规划的安全性设计
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使得老年人的安全感大幅下降,因此老年建筑在室内设计中的安全性成为设计的重点原则,在进行室内安全性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视觉,听觉及触觉等的衰退,将防护措施加入设计中。
首先,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导致老年人安全感下降,其对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一方面,既要保证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合理安排空间,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在室内设计中增加安全感,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
其次,针对老年人视觉和听觉衰退的安全性设计。老年人生理的衰退首先体现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在视觉方面,室内设计要保证空间做到无障碍设计,例如合理布置光源,增大室内设计字体等措施,有效减少老人因识别能力下降而带来的风险,进而提高安全度。在听觉方面,老年人听力衰退同样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室内设计可利用设置灯光提醒,闪光的报警装置等弥补老人在听力上的障碍。
另外,针对触觉衰退的安全性设计。老年人神经系统的衰退导致其触觉的不敏感,具体表现在对冷热的不敏感,对物体表面的感知能力下降等。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其活动空间材质应当选用光滑温润的材质,对尖角位置用柔软材料进行包裹,既增加触觉感,又可以降低安全隐患。
(四)减少障碍物,注重可达性设计
在养老建筑设计中,要保证行走时室内空间通畅,老年人易出现意外,在设计时,要保证路线简单,禁止出现路线蜿蜒的设计,在装饰上避免出现尖锐突出的物件,在必要通行路线上,不放置凳子等障碍物。另外,可以通过对各个室内的位置进行调整,增加开口数使得各个房间保持联系,依据视线声音的传导,能够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大大降低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四,集居化养老建筑室内具体装修设计要求
笔者在参与建设银城•南京马群项目D地块康复中心的过程中认识到,集居性养老建筑设计的室内装修,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活动,分为活动领域和私人领域,不同的功能需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
(一)公共领域设计
集居化养老社区公共领域包含娱乐场所,社交场所以及服务设施等,具体有休闲娱乐区,健身区域,休息室,读书室,聊天室,医疗室等,可供老年人进行娱乐活动,社交活动,就医等。在公共区域职能多样,供多人使用,因此,在设计时应当要注意空间上的开阔性,装饰要温馨自然,为老年人提供宽敞自在的气氛,同时,活动空间要较为宽阔,设置一定数量的桌椅,其位置摆放应当科学合理,尽量放置在靠墙,边缘处,且区域地板应当采用防滑设计,严格保证公共区域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公共区域的位置应当建立在社区的中心,设立在低楼层,方便老人到达,同时该区域应当光线良好并光照充足,通风设备科学,保证老人的健康活动。在活动领域的建立中,需要严格把控的当属活动室的设计。
活动室是老年人进行交流放松的主要场所,随着老年人生理上的变化,其更渴望参与社交,增加与人之间的联系,缓解其孤独的心理,设计时,需探查老人的心理,摸清老人的需求,应当采用明亮欢快,温馨自然的设计,保证活动室充满活力,使老人感受到兴趣,保持良好的情绪。活动室要保证材料的安全性,需采用绿色无危害的建材,同时地板材料一定适用防水防滑,保证老人行走的安全性,另外,活动室要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以便于老人在读书,看电视。
(二)私人领域室内装修设计
老人私人领域主要包括门厅,卧室和卫生间,老人大部分时间在这几项空间内活动,因此,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以及室内设计,保证老人的安全使用。
首先,门厅是老人外出或者回家的通道,是住宅的第一位置,连接了室内与室外,因此门厅的设计要保证该区域的安全与舒适,方便老人出行。最重要的是确定门厅安全因素,尤其要将特殊人群,例如乘坐轮椅的老人,门厅需要留出轮椅出入回转的空间。地板材质需要适用防滑,防水材质,不可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门厅作为进门的第一位置,应当与起居室保持通畅视线的联系,给予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在设计时,也应当保证,门厅处为自然采光,避免在一进门的正对面设置采光窗,如此可能会造成直射光线进入人眼,容易造成眩晕等突发情况,另外,门厅处家具的布局应当依据老人活动路线进行安置,便于老人活动。
其次,卧室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老人一天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卧室进行,相对于其他人群,老年人更注重卧室的私密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老年人的卧室空间最好控制在二十平方米左右,这基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设定,过大的卧室容易造成老年人产生孤独寂寞的情绪,不利于其生活。老人有在卧室读书看报的习惯,因此在针对老人卧室采光问题上,应当着重注意,通风,采光以及温度调控方面,要根据季节的变化随时调控。老年人要注意休息睡眠的质量,卧室的墙面,门窗等应当选择隔音效果较好的材料,进行有效隔音,保证老人的休息质量,另外,老人卧室应当设立独立的卫生间,为其提供便捷。
最后,卫生间是养老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区域,同时,也是事故发生的高风险区域,老年人在如厕,洗澡过程中容易发生摔伤,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卫生间的安全防滑问题,减少台阶使用,并采用防滑设计。卫生间的空间不宜过大,应当减少各个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在各个设备之间设置扶手,方便老人在行走不便时使用。卫生间应当特别注意干湿分区,尽量将干区安置在靠近门口区域,淋浴间和浴缸等湿区安置在内侧,起到防滑作用。卫生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设施,长期处于密闭高温环境不利于心脑血管疾病老人,室内通风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该风险发生,另外,卫生间内应当安装在方便触碰的地方,老人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及时触碰报警系统获得救助。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下,老年人的需求需要得到保障,合理的安排老年人以及保证其需求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问题,集居化养老建筑的发展将会成为解决此项问题的关键,该种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脱离实际,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发展,并不断将设计领域的先进技术不断更新应用,必须将以人为本贯彻落实,打造真正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室内空间,推动老年建筑开发与应用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帅同检.我国城市“持续照护”型老年社区规划与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陈新.城市福利保障性社区老年公寓室内环境无差别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3]彭涛.城市空巢家庭居住需求及社区老年居住适应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