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绵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洗马小学438221
摘要:美是具有“正”属性的人的内在情感价值,正是这种“正”属性使人在物质欲望的冰冷世界中触摸到人性的温暖,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美是人类活动的必由之路,而审美能力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无限情趣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中国作为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几千年来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精心建造了一座诗的殿堂。以抒情、婉约、旋律押韵的形象,短小精悍的词语蕴含着真、善、美等审美因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学生;审美能力;战略;古诗词;
一、论古诗词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几个问题
1.审美阅读不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短小含蓄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只意不言”的微妙之处,必须认真加以尝试。但在崇尚效率、风雨飘摇的今天,人们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的,也许是受教学时间、教学目的等因素的影响,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时间,教师给学生读诗、读诗,通过直接给出政府认为的重点,逐渐压缩,学生必须背诵的经典句子影响深远,而且有些教室没有遵循“教师主导、教师主导”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阅读、咀嚼和理解诗歌及其韵律和节奏。即使设计性阅读之间有联系,但由于缺乏恰当的阅读,往往流于形式,学习过程中往往在数量、质量和阅读表现上都存在不足,更谈不上对小学生审美体验的提升,更谈不上对能力发展的促进。
2.在翻译中,我们应该重视理性,而忽视诗意的感受。
丰富的教材来源于创造美的不同文本类型,古诗词作为一种供学生学习的文本样式,有着自己的文本特征,它来源于小说、散文、诗歌、诗歌等,然而在现实的诗歌课堂上,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照搬其他文体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没有针对诗歌文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学生的思维就陷入了教师的惯常问题之中他们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根据教师的提问选择内容答案。这样他们就可以挖掘出整首诗的主题,讨论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看似去掉了生的精华,其实去掉了鲜肉和枝头的葱郁,但其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却大打折扣。
3.教师言过其实,忽视学生的审美主题
在诗歌课堂上,古诗词是审美的对象,教师是审美的领导者,学生是审美的主题,审美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教师要从审美的角度指导学生的审美活动,观察学生审美主体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主体能动性,然而,在实践中,不可能实现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即使有的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阅读、讨论,他们还是试图把国王请进瓮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或者有的老师过度施展才华,强烈的成就欲望,导致诗歌课成了他们表演的舞台,成了个人的成就。
4.统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精彩不等于一切,精彩不等于热情洋溢,有的老师忽略了古诗词的表现特点,如对山水的描写、情理的表达、文意的融合、血肉的交融等,开合的高度和深度,灵活多变,盲目运用教学模式开题、阐释人生、翻译全文、分析文字、结合情感。
总结诗歌的思想感情,圈出朗诵的关键短语,课后布置作业,不考虑内容和形式的差异,方法机械、单一。它虽然涵盖了方方面面,没有偏颇的知识类型,但也损害了诗歌艺术观的美。
二、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1.古诗词教学与“美”的专业提升
理解一首古诗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认识人和讨论世界,用自己的意志推翻别人的意志,文学史和美学思想。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会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材料和理解,才能更合理地处理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使之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
其二,在古诗词教学中,“笔直不听话”,教师的审美素质已成为影响审美活动过程和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根本因素。审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提高古诗词的审美素养,构建系统的审美教育知识结构,更新审美教育观念,多阅读美育方面的书籍,积累教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相关知识。
最后,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在生活、社会、艺术中理解美、体验美的素质,才能在学生中培养这种素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素质,才能从美育的角度去感知古诗词的美,只有实现古诗词的美,才能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古诗词的美。学生只有领略古诗词的美,才能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实现审美能力的发展。
2.论诗歌的画面与意境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说:“古诗之美是对意象的追求”,“意”是指诗人自觉的一切主观活动,如情感、志向、知识等,“象”是整个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包括视觉的无形物质和人自身的一切外在表现,如声音、风和人的模态行为,意象是一切文学作品中生命的基本细胞。意象是与主观情感相结合的客观意象,或借助客观意象表达主观情感,意境是一种抽象的王国和幽默,具有“情与景、意与象”的无限意蕴。
3.解读在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长河中
要通过诗歌教学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不仅要把诗歌内容本身的审美因素作为审美对象来挖掘,而且要利用好这些审美因素,利用好场景和艺术设计,虽然诗歌的生成离我们很远,诗人的情感注入因创作过程的需要而模糊不清,但学生很难理解其深层含义,但如果教授能及时完成诗歌背后的相关信息,学生就能更真实地理解诗歌,进而促进其情感体验的获得。
参考文献:
[1]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4.
[3]邹华建.论加强审美体验以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J].课外语文,2018(10):179.
[4]朱健翔.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引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74.
[5]曹静.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中旬),2017(0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