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庚新
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 277500
【摘 要】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常常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为了保障学习进度,多数科学教师在教学时都没有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空间与思考时间,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没有有效地培养起来,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只是一知半解,理解得并不充分,学习兴趣也并不强烈。要知道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若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自然就不会对学科内容有所疑问。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问题意识
引言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有疑惑的实际问题或者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进而想要探究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在学习时具备问题意识时,他们就能够主动去思考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将知识内化于心。小学生正是各项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而科学教学本身的探究性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此,教师要思考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代表权威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崇拜感以及畏惧感。而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需要学生愿意主动地活跃自己的思维,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勇于提出质疑。要想让小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教师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营造良好氛围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多是作为教学的领导者和学生的管理者的身份存在,师生关系也就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关系不具备一定的积极性,若此时教师的教学态度过于严肃,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在教学时对学生的问题过多地在意,一旦出错就大加指责,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从而导致学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不敢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就相应地下降了,在紧张、沉闷、恐惧的教学氛围中教学质量都难以提升,更别提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了。因此,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教师就要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态度,为小学生营造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有趣的浮沉现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大黄鸭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现象,请多名学生起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以及肯定的微笑,这样学生就会敢于发言。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向学生说明“对于上述遇到的现象,你有什么好奇或者问题吗?”教师自己并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思考现象背后的内容。同时,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及态度,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示肯定,为学生营造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要教师发挥好其引导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科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都是学生并不熟悉的内容,全部让学生自己思考显然是不合理的。此 时,需要小学科学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将比较困难的知识拆分成不同的小点,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思考并且得出正确的答案。
为了让问题情境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在应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控制问题的难度和数量,过难过多的问题都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轻松且愉快的思考环境与问题难度才是保证学生思维活跃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其 次,就是要为学生预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部分科学教师虽然也采用了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充分,这样导致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减弱,问题意识也就较为淡薄。以“植物的生长变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等,然后让学生思考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样来的?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来的等问题,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再出示证明图片验证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从而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拓展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在素质教育铺设开来的今天,教育资源的投入也大大帮助了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创新的教学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亲身体验带给学生的视觉震撼则更为明显,在学校、社区、市区等周围都会建设博物馆、展览馆,甚至有的地方会建设科技馆,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会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科学体验。比如在科技馆中会有一些常设展厅,临时展厅,这里面就会展示镜子迷宫、3D场景,或者是简单的杠杆定理等,带小学生去感受一下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或者去博物馆、文化馆看看日冕,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其中所蕴含的原理亲手做一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同时,也符合了青岛版小学科学课堂四年级下册中的《常见的力》《太阳和影子》 《日冕》 等课时中的教学目标,以一种轻松的氛围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教师参与其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提升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心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生对权威的崇拜感促使学生对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十分在意。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自信心,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应该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提升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自信心。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观念,将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例如,在每一节课结尾,科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尤其是要表扬那些勇于提出自身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事先为这类学生准备相应的奖品,也可以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将班级中具备问题意识的学生作为科学课程模范标兵,提倡学生向其学习。这样一来,不仅会促使其地学生向其学习,从而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思考的班风,该名学生自己也会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让问题意识成为其学习习惯。其次就是将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思考自身是否具备问题意识,以此强化问题意识在学生印象中的重要性。
五、结语
小学科学作为实践性和创新性极强的科目,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加强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问题意识是学生进步的关键,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做好问题意识有效培养的引导工作;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形象化,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尹慧.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11).
[2]武玲.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