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陈小金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涌现出很多针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
        陈小金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彬畔小学   536016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涌现出很多针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教学方法都对实际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提升,在研究教学方法时,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要考虑到他们的兴趣,从而保证他们的注意力能够在课堂中更加集中。为此本文将针对各种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阶段;教学方法;教学活动

        引言:在探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学习能带给学生怎样的能力,三是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以上三个要求,但要在实际选择和应用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要避开各种活动对于课堂纪律的影响,还要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娱乐的形式学习到知识。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巧设活动
        利用情景教学法来开展各项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景的设置必然是基于课堂的教学内容开展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感受课堂主要教学的知识与内容,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即便可以学习知识,也无法充分地将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带入到教学内容中,情境教学法便通过活动的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1]。
        开展情境教学法拥有很多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便是我们可以将各种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学生们喜欢的情景。有关于生活中的情景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生活中各种学生们熟悉的场景,能够充分的是教学效率得以提升,它将学生的习得过程从已知或熟悉的内容填写到未知的知识。同时这样的方式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也有着很大的帮助,生活化教学便可以使一些学科的思维模式影响学生的生活与工作,使学生在未来利用这些能力去更好地适应社会,这边是生活化情景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在选取生活化情景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学生们在生活中能够见到哪些场景和现象,以及其与实际教学的契合度,将两者充分考虑过后便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能力和兴趣。其次,我们还可以将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融入到情景教学法中,将一些故事情节或动画背景作为教学情景与知识相融合开展教学。这样的方式将会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们喜欢的场景来学习有关的知识,更容易调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欲望。
        例如在农村开展教学时,我们便可以利用最好的自然资源和农耕的天然环境来开展教学,我们可以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观察大自然中各种生活中的前景与现象,在僵直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相互联系,这能够有效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并能够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二、利用问题牵动活动的进行
        用问题推动教学节奏和课堂秩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展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我们大多都有教师作为主导地位,提出问题来带动课堂的节奏,但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学习起来太过于被动,由此我们便可以将这种问题牵动的形式融入于活动中,通过问题牵动活动,使学生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2]。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通过辩论会的形式举行活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的诞生,是由于学生在认知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分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直接地将正确的思路和知识告知学生,这样的形式无法促进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也无法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在辩论会中学生们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在这之中交换自己的思维模式,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而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也脱离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交还于学生,使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下产生更多的兴趣。
        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以此来推动课堂节奏的进行,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地观察生活,选择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事实证明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们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唯有经过更为深入地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学生们也会在这样表现过程中积极地寻求这些问题,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各项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活动能够使活动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也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模式展现给学生。学生这个年龄段不仅对生动形象的内容有着极高的兴趣,更是乐于在课堂上看到各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所存在的一大重要弊端便是娱乐性太强,而教学活动的设置正是为了提高教学课堂中某一内容和阶段的趣味性[2]。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融入千变万化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传统的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或拓展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加集中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制作互动式的课件,使学生们参与到课件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学生与信息制度之间的交互达到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学生们对这些有趣的游戏通常充满兴趣,在游戏之余,我们把教学活动的内涵进行深入,使知识与游戏的关联点展示给学生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此外这些技术是由多种终端的形式进行,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教学活动从课内转变至课外,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家庭时间举办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们利用手机、平板和电脑等终端开展活动——调查或研究完成某项课题,这样的形式将不再受原先教学模式的拘束,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知识进行课外拓展和探究,以达到锻炼学生各项能力及学习课外知识的目的。这在农村的小学教学中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们会在课后时间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带领学生们完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形式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网络资源,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具体的问题[4]。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开展各种活动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借助情景教学法、信息技术以及问题牵动式的方法来构建各种活动。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教学活动可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些活动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等,将这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为学生们提供更为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米俊魁. 情境教学法理论探讨[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0(03):24-28.
        [2]曹玉霞. 小学课堂教学中高效提问的重要性[J]. 考试周刊,2021,(02):3-4.
        [3] 赵春雁.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爱明天, 2015.
        [4] 赵宏, 吴安民. 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影响[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