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52010219730316XXXX;2身份证号码:52242619860326XXXX
摘要:混凝土是由胶结料、骨料、水、掺合料和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物,经硬化后所形成的一种人造石。由于混凝土具有诸多优点,混凝土结构存在以下特点:首先,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材料性价比高,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不仅抗震能力与抗拉能力较强,而且混凝土中掺和矿渣和煤泥等工业废料,其性能会得到很大改善。其次,混凝土结构在不同原材料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差异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材料的承载能力。最后,由于现代建筑形态多样化的特点,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混凝土结构的工艺难度增加,因此需要规范各项工艺流程,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质量问题;应对与处理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由骨料、水泥、砂子、石子以及存留其中的气体和水分组成,经搅拌振捣成型、养护而形成的人造石材。其具有耐久性好、抗压强度高、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加之其价格低廉、生产简单便捷、原材料丰富等原因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以下通过本人现场工作的实践,分析施工中常见的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成因,并简要介绍相应的防治措施。
1现浇混凝土质量问题
1.1混凝土表面蜂窝
施工时相关工作人员计算混凝土配合比不标准,混凝土中存在水泥、水、不同类型粒径石子,以及砂搅拌和计量误差问题、水的比例不合理、砂石集料中存在较多杂物等,均会使得混凝土局部蜂窝孔洞空隙现象发生。若混凝土浇筑的过程,搅拌时间不充分、搅拌不均匀,以及振捣工作未处理到位,则会引发混凝土内部空洞情况。相关混凝土浇筑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做好浇筑前准备工作,加强对支模的检查,发生混凝土浇筑位移、缝隙的概率则会增加,混凝土内部流失条件下就会发生蜂窝状况。
1.2配合比不当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没有根据工程要求及材料性能设计和试配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合物组分用量比例不合理,致使水灰比偏高;没有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选配原材料,水泥质量不达标,缺乏活性,骨料杂质较多且级配差,拌合用水不符合要求;材料称量不准确,未进行准确的体积比和重量比换算,材料配置缺乏精确度;没有按照要求严格选择外加剂,外加剂的错误添加使混凝土的匀质性较差,降低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缺乏科学的管理,搅拌作业随意性较大,专业技术性差,难以保证作业质量。
1.3孔洞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没有按顺序振捣,产生漏振,混凝土跑浆严重、砂浆分离,就会出现空洞现象。分析其原因:混凝土振捣不实形成漏振;混凝土间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无法振捣导致;混凝土离析导致浆骨分离;模板拼接不严,漏浆导致。
1.4混凝土的离析
现象特征混凝土长运距运输时或入模浇筑前后所产生离析。原因分析,运输距离较远或道路颠簸是产生离析的主要原因,在运输途中未滚动搅拌,使混凝土产生浆料分离,骨料沉底。混凝土入模落料高度过高,导致粗骨料与砂浆分散造成离析。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拌合物保水性差;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和易性差,有泌水现象导致离析。
1.5强度不达标
水泥因受潮而活性降低,砂石的含泥量不符合相关规定,没有正确使用外加剂;没有准确称量原材料,混凝土的配置随意性较大;没有按要求顺序进行加料,混凝土的搅拌不均匀;冬季拆模时间过早,结构因受冻而使强度降低;取样操作不符合规定或者未妥善养护试块;振捣过度。
2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对策探讨
2.1混凝土表面蜂窝质量通病防范方法
混凝土浇筑前,需认真做好浇筑模板检查工作,保证模板表面为光滑、湿润的状态,若观察到模板缝隙过大需立即修补。混凝土制作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遵循配合比加适量的外加剂,严格控制搅拌的时间,可通过分层下料方式在混凝土自由下料倾落高度>2.5m时,以增加溜槽、串筒的形式下料,从而避免发生混凝土离析问题发生。混凝土导入到模板中后,相关工作人员可应用插入式振捣方法振捣处理,各点振捣时间控制在25s左右。混凝土浇筑后实行养护处理,养护的时间在2周以上。
2.2蜂窝防治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前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验,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充分清理模板表面杂质,用干净的水润湿模板表面,封堵模板缝隙,仔细检查模板的牢固性;确保振捣充分,控制振捣点的间距和时间,将混凝土中的气泡充分排出,通过对如下现象的观察判断振捣是否充分:(1)混凝土下沉不明显。(2)混凝土表面未出现气泡。(3)混凝土出浆。(4)模板的边角已经充满混凝土;第四,下部浇筑后应稍作停歇再进行充分振捣,然后继续上部混凝土的浇筑作业。蜂窝问题可采取如下补救措施:第一,对蜂窝位置进行充分清理,用1∶2的水泥砂浆将蜂窝位置抹平并压实,确保填充的密实性;第二,如果蜂窝的面积较大,且深度较深,需凿除蜂窝部位,然后将其洗刷干净,用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将其填充密实并加强后期的养护。
2.3配合比不当的防治措施
第一,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实验,确保配合比能够使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满足施工要求,严禁随意选择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拌合质量达到规范标准;第二,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规范原材料的质检流程,建立相关的合格证书、质检报告等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流程,按要求核检砂石粒径、含泥量等水泥性能指标。及进清理堆场杂物,避免杂物混入原材料;第三,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的管控,准确称量材料,确保计量工具的准确性;第四,在混凝土的拌合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试验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严禁随意增减材料用量。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使用量;第五,加水量需根据砂石的实际含水量进行调整,确保实现标准规定的水灰比和坍落度要求。如果混凝土的保水性和和易性无法符合要求,需通过试验进行合理调整,严禁随意添减材料;第六,科学选择运输工具,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影响混凝土质量。
2.4缝隙夹层质量通病防范方法
混凝土浇筑后,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经浇水、覆盖方式养护,若道路桥梁工程施行一次性大规模灌注混凝土,应使用水化热程度较低水泥处理,然后在浇筑的过程严格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水温。若支撑构件质量非常重,需相关工作人员于构建下方铺设跳板,保证地基模板支撑下达到夯实的效果。拆除模板后考虑其他工程项目拆除的时间情况,防止发生过早拆除模板问题。处理施工缝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实行凿毛后,以压力水充分冲洗缝隙中的物质,以便减轻人为方式处理的时间和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水泥砂浆进行施工缝压实处理、抹补处理,夹层表面输送混凝土作以凿除处理,最后确保混凝土为润湿的状态。
3结束语
综上所示,随着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坚持质量至上的发展理念,做优质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加强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对房地产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最终才能推动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伟伟.道路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及处理[J].交通世界,2019(31):88-89.
[2]孟庆伟.道路与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及施工处理措施探微[J].科技风,2019(22):119.
[3]朱一.现浇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及预防[J].绿色环保建材,2019(02):189-190.
[4]刘魏.道路与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217.
[5]黄英坚.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1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