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蒋文彬
[导读] 摘要:本文对目前农村公路路基病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及阐述,并在此文的论述基础上分别重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病害防治技术措施以及策略,以供参考。
        湖南高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目前农村公路路基病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及阐述,并在此文的论述基础上分别重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病害防治技术措施以及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基;病害;防治策略
        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的建设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增长,公路通车历程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乡镇和建制村通畅率,路况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地区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保障我国农村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必须要重视和深入研究农村公路的养护及管理工作,通过体制改革、技术提升等方式,不断充实农村公路的养护力量,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保障农村公路的良好、通畅。
        一.公路路基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1.病害一:路基沉降
        路基沉降是指道路的基础由于受到外界的力或是自身的重力作用,出现整体下沉或局部塌陷、边坡滑塌的现象。该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存在于路堤填料的不合格,和路基施工中未严格按规范及要求进行。
        1.1 路堤填料因素
        路堤填料的选择未考虑与原有坡度土基的结合良好性,当在路堤自身重力和汽车载荷压力下,导致填料失稳而沿着地基坡面而产生滑移。
        选择路堤填料时选用了稳定性较差的填料,比如粉质土、高液性黏土等,导致填筑路堤的沉降或局部变形。
        路基填料的含水率、压实厚度等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造成路基压实度不足,路基土密度偏低,土体透水度增强,造成路基土软化和冻胀时产生不均匀沉降。
        1.2 施工因素
        在路堤填筑前,由于对伐树除根、清理表土和杂草等工序不够重视,清理不彻底,导致路堤成型后其中遗留的杂质腐烂变质,地基中形成空隙使路基产生了不均匀沉降。
        半填半挖路段施工时,土基没有按照规定要求挖成台阶,导致填料和土基在结合部分产生了裂缝和沉降。
        1.3 沉降的防治办法
        加铺路面法。当行车载荷反复作用于路基土,路基沉降逐渐稳定时,且路面基本完好,可以根据标准进行超载预压,即首先对沉降引起的裂缝进行钻孔压浆处理,再将路面铣刨拉毛后加铺路面。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刚度较小、抗弯拉强度较低的柔性路面沉降。
        换土复压法。由于填筑土质不合格而引起的沉降且面积和深度都不大时,可以采用换土复填法处治,即挖除原路基中病害部分的填土,换填级配较好的砂砾土或合规范要求的亚黏土,如有地面水在换填时应先排除,挖补面积要略大于病害面积,并且要逐层挖成土质台阶,填筑新土后碾压密实,压实度应该略高于原路基压实度的2%。
        2.病害二:边坡滑塌
        滑塌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坍塌、崩塌和滑坡;坍塌是山坡堆积物在自重作用下,沿边坡产生的不同规模的坍塌现象;崩塌是巨大的岩体与底层的岩体失去联系,在重力作用下瞬间从边坡陡崖倒塌到坡脚堆积;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这三类滑塌变现形式有不同,但成因和防治方法是基本相同的。
        2.1 滑塌的成因
        滑塌一般发生在挖方路段,多为斜坡地带或者沿河岩石堆积层,主要是由于开挖的边坡太陡,导致边坡的支撑力降低,或者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使抗剪强度降低,在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反复作用,或受到风化、地震、气温急剧变化时,引起路基边坡的滑动、变形和破坏,重则破坏路面,影响交通。


        2.2 滑塌的处治办法
        2.2.1 修筑排水设施,种植草皮
        由于多数滑塌与地表水影响有关,首先可修筑截水沟,把塌方体上部的地表水拦截于截水沟内排出,阻止地表水流入滑坡体内;也可滑坡体的地势及水量大小,在滑坡区内设置树状排水系统;同时要注意填平山坡滑动地,填实滑塌裂缝,防止积水下渗;最后在山坡上种植草皮,既可以吸纳地表水份,也可以通过草根来稳固地表山体稳定性。
        除了排除地表水外,还要截断地下水流,一般可在塌方体内设置支撑盲沟、截水盲沟和泄水孔来截断和排出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塌方重力。
        2.2.2 设置挡土墙和抗滑桩
        当地面斜坡地形陡于1:2.5时,就应该设置挡土墙,从而增强边坡支撑力,保持斜坡土体平衡;抗滑桩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穿透于滑坡体内,并且插入滑床的桩柱,它的作用是支挡滑体,稳定边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使用抗滑桩,对土方需求量较小,工期较短,被广泛应用于抗滑处理。
        3.病害三:路基翻浆
        路基翻浆指在冰冻春融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质不良,含水过多,造成路基湿软,强度下降,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出现弹软、裂缝、冒泥浆等翻浆现象。
        3.1 路基翻浆成因
        路基翻浆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水、土质、气候、行车压力。多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春融时节,特别是在一冻一化,寒暖交替时,开始土壤冻结不深,这就会有大量水分自未冻区聚流到上层,这就可能引起严重积水;在盐渍、泥沼和软土地区,由于毛细水上升高度大,在季节冰冻地区更容易使路基产生水分积累,造成严重的冬时冻胀春时软土;加之雨水、雪水、地面积水的渗入,以及地下水,地下层间水等进入路基土壤中,当其水分过多时,土颗粒之间的距离加大,周围水膜增大,水分起到润滑作用,土颗粒间摩阻力消失,使土壤失去了强度,路基中水分越多,在车辆的反复载荷作用下,土基承载力降低,导致路基翻浆。
        3.2 路基翻浆的处治办法
        注意加强路面日常养护,及时排除地面积水,修补裂缝、坑槽、清理公路边沟,保持边沟排水通畅。
        提高路基,根据实际地形及道路情况加高路基,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水面,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土质路段及较易取土路段。
        换填土法。一般适用于翻浆比较严重的路段,首先挖出翻浆的土体,堆在路边上或其它场地,待挖出部分路基全部晒干,水分全部蒸发后,再把路边进行凉干的路基材料重新填筑,然后利用行车碾压,也可以另换不易翻浆的透水性土质进行填筑压实。
        设置隔离层法。路基排水困难,提高路基受到限制时可在路基地下水位以上,距路基顶面50-80cm处,用粗集料铺筑厚度为10-20cm隔离层。隔离层应分别自路基中央向两侧做成3%的横坡,隔离层上下面可铺土工布等材料作淤泥层并与边坡碎落可用大片石铺筑。
        二.农村公路路基常见病害的养护措施
        为大大降低后期农村公路施工路基常见性病害事故发生的机率,除了在前期规划设计及施工建造路基过程中及时采取病害防治各种措施外,后期的路基养护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城市农村公路安全养护管理制度,对道路排水养护设施、坑槽道路修复等各项公路养护设施作业的技术流程要求进行严格规范,尽最大努力尽量降低农村公路交通病害事故发生的最大频率,提高农村道路的安全使用寿命。
        三.结束语
        路基的建设工程质量污染问题是直接严重影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解决了农村路基建设工程的各种病害污染问题,提高了路基的质量可以极大的降低农村公路的养护成本。因此在规划修建一条农村公路的前期路基建筑工程中必须一定要合理充分利用农村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各种相应的农村路基工程建筑材料,采取一套科学的路基施工工艺,从而确保挡土墙稳定和排水畅通。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我国农村公路在路基建设工程中产生各种环境病害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柏永杰.浅析农村公路路基养护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视界,2014(19):294.
        [2]李益权.浅谈公路路基病害的危害及其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0(12):176.
        [3]韩丽芳,张凯阳.论路基病害的成因及处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0 2(9):123-125.
        [4]于慧梅,营清俊.小议路基主要病害及质量控制措施[J].珠江水运2010 2(16):55- 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