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气象局 675000
摘要:农业生产历来和气象因子之间联系密切,有利的气候条件能够助力农业高产丰收,而农业气象灾害则会造成农业减产减收。因此,做好农业气象服务特别重要,其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具有极大作用。本文以云南省楚雄州为例,重点探究了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当前农业防灾减灾面临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农业防灾减灾建议,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应用;建议
引言
楚雄州隶属于云南省,地处云南省中部,地理坐标处于24°13′~26°30′N,100°43′~102°30′E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要区域。整体地势主要是由西北朝东南方向倾斜。楚雄州气候宜人,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因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楚雄州整体气候特征:春秋季长,冬夏季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由于地形以及海拔的差异,具备显著的立体气候以及区域小气候特征。楚雄州土地总面积4388.7万亩,其中耕地238.36万亩,水田123.95万亩,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农业经济在楚雄州经济中农业经济在楚雄州经济发展占据比重较大,但是受该地区地形地貌的影响,楚雄州洪涝、干旱、大风、寒潮、连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经常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失。所以,气象部门应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1-2]。本文主要以云南省楚雄州为例,探究了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云南省楚雄州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1气象服务在楚雄州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1积极开展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近年来,楚雄州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经常在各类作物生长关键开展专题气象服务。例如每年春耕春播期间,楚雄州各级气象部门均会严密监测气候变化,同时强化与上级气象部门及周边气象单位的天气会商,重视服务天气会商,年内多次邀请涉农等相关单位进行联合会商,积极落实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工作,特别是对降水天气的监测预报;此外,加强和涉农单位的沟通合作,根结合楚雄州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需要,积极主动为州委州政府以及有关单位给予气候发展趋势和现代农业生产建议,为州委政府领导决策以及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通过手机短信、LED显示屏、电子政务网、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渠道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把农业气象信息传输至广大农户手中;组织气象为农服务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庄掌握春耕春播实际情况以及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指导农户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御各类气象灾害,并且充分利用有利气候资源开展农事活动[3]。
1.2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抗旱作业
近年来,楚雄州不断建立健全当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注重标准化作业点建设,优化人工影响天气天气作业基础条件,为缓解水资源紧缺、农业旱情与防灾减灾服务提供极大支撑。例如2020年秋季至2021年初春以来,楚雄州降水持续较少。由于长时间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楚雄州发生了秋、冬、春气象干旱。特别是2021年4月初,楚雄州气象干旱为中度到重度,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对农业生产、生态治理、森林火灾防范等方面均造成不良影响。为缓解旱情,楚雄州气象部门严密监测当地气候变化,4月5日~4月6日,楚雄州抢抓有利作业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本次人工增雨过程作业区和周边增雨效果十分显著,降水对缓解农业旱情、春季农业生产、森林防火等方面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1.3大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为了可以较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的需求,提升楚雄州防灾减灾能力,楚雄州特别重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每年3.23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日均会开展一些大型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宣传展板、宣传咨询台、发放科普宣传小册子、张贴防灾减灾知识海报等形式,大力向社会大众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以及相关技能。还通过乡村大喇叭、移动宣传车等深入乡镇、农村地区广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为农户讲解防御雷电、防御风雹、防御洪涝、防御霜冻等气象灾害避险等知识以及技能。通过扎实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大众的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推进气象灾害隐患排查治理。
2楚雄州农业防灾减灾面临的问题
2.1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升
气象灾害的监测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基础工作。往往需借助于气象灾害监测获取完整可靠的气象数据资料,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气象预报、预警。然而,现阶段楚雄州气象监测网络还不够完善,还无法完全适应于当地经济社会的保障、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4]。气象测站、观测测技术等各个方面依然面临着规划不全面的弊端。基层气象台站点空间密度还无法完全满足技术要求,而在农村、偏远山区的分布特别少;再者,在已经设置的气象测站中各类气象要素观测项目的设置少且还不够规范,同样未满足增强气象服务能力的相关标准要求;气象观测的类型较少,观测方式缺乏多样性,无法较好的构成切实可行的综合监测网。此外,农业气象灾害信息传播途径也不全面。楚雄州基层地区气象灾害应急协调指挥机构过于关注上级的指导,然而往往对气象灾害天气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传播以及反馈有所忽视,各方协调能力不强。现阶段,楚雄州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属于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个极为薄弱的环节,无法较好的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更多要求。楚雄州当前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状态下,预警信息发布途径有限,使得农业气象信息传播不广泛[5]。
2.2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薄弱
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表示的是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时候对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内各相关部门之间,还有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在通过较好的沟通以及信息交流的情况下,对资源进行整合,统一执行重大气象灾害的应对计划。现阶段,楚雄州基层大多数区域几乎还没有完全构建标准性的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构。因为气象灾害一般存在的特点包括4点:即季节性、突发性、周期性以及群发性。因而,气象灾害出现的时候,若资源、信息没有及时进行整合,气象信息传播不到位,信息共享不力,导致有关部门对灾情评估判断失误,最终使得救灾的有利时间被错过。气象、水利、农业等相关单位间沟通交流渠道有待完善[6]。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时候,仅侧重于各自单位内部的沟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也没有统一,造成信息以及资源没法共享,联合抗灾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3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议
3.1优化乡镇村落区域自动监测站网的布局
在监测特定农业气象要素的过程中,通常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会发挥着特别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区域自动站属于现代气象观测系统获取农业气象要素数据的主要来源[7]。现阶段,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有必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乡镇村落气象观测体系,尽可能发挥综合气象探测网的气象观测与服务作用,高效、高质量的对气象灾害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传输以及存储。楚雄州各级气象部门应根据各乡镇、村落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需求,逐步优化楚雄州基层现有气象监测站网布局,加强乡镇、农村气象自动化站的建设,不断丰富智能农业气象资料,为新型农业经营单位带来直通式气象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以及防灾减灾能力。
3.2加强与涉农单位的合作
楚雄州各级气象部门应积极加强和农业、水利等涉农单位的合作,建立联合防灾减灾机制,不断增强各地区、乡镇、村落的突发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8]。应积极强化各个地区预警信息接收发送设备以及气象信息接收应急保障系统、LED等信息的落实。各部门还要强化气象灾情数据资料的共享,对于各类灾害性天气防御决策指挥、水雨情监控、山洪地质灾害等相关信息和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苗情、灾情、病虫害、墒情等信息均要共享以及共同分析评估。各相关部门应结合具体情况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单位的联席会商以及应急值守工作,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高效实施,尽可能降低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性。
3.3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水平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楚雄州各个地区乡镇、行政村等区域气象责任人、气象信息服务员、志愿者等应急管理队伍,在现有应急管理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基层气象应急管理队伍,同时强化应急管理业务培训以及实践训练。尽可能确保其在气象预警信息中的接受、发布以及调查、整理、报告气象灾情信息等方面起到较好地效果,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队伍作为气象信息传播 “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应尽可能通过广播、电视、LED与各类渠道及时对气象信息进行传播,尽可能的拓宽社会公众覆盖面,保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顺利、高效的接收与传达,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及时进行防御,最大程度地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9]。
4结语
总之,农业生产和气候因子之间联系十分紧密,楚雄州频繁出现的气象灾害常常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可以趋利避害,促使农业安全生产,就应该加强气象服务保障。通过开展优质的气象服务,能够及时为地方涉农部门和农户及时提供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信息,使相关部门以及群众能够尽快采取针对性地防灾减灾措施,尽可能减少农业灾害损失,推动楚雄州农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鲁雅琼.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J]. 吉林农业,2019(11):98.
[2]姜文丽. 关于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1).
[3]李亚飞.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 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4):87.
[4]李中伟,赵莉,石启富.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14).
[5]刘建英 . 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
[6]黄满珍,罗文英,蒲建怀.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5(21).
[7]郝东敏 . 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中国农业气象,2009
[8]卢双玲.关于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8).
[9]朱星星,宋鹍.基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农业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2(11).
作者简介:
陈静桦(1986.08)女,汉族,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人,从事研究: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