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教育促进中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何德胜
[导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把劳动教育加进党的教育方针
        何德胜
        肥东县城关中学

        摘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把劳动教育加进党的教育方针,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很多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力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为此本文选择从劳动教育的角度,深入分析如何更好的利用劳动教育促进中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并提出部分提升措施。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
一、劳动教育促进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其一;在学校当中学习更多的为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才可以让自己的知识发挥,此时实践活动正是为理论知识的验证提供了条件。实践过程当中可以把自己在学校当中所学到的知识实际的运用到所学知识当中,让所学知识顺利的实施,最终实际遇到的问题之后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实践,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针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和巩固。生活中所进行的实践是对于劳动知识更好的理解,可以说劳动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此作为其中学生应该积极的提高自己对于劳动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将劳动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利用劳动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其二;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学生单纯依靠专业知识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的。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应用型社会人才。为了保持我国专业人才在就业竞争和人才竞争中的优势,我们必须加快提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争取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二、劳动教育促进中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的措施
        (一)创设校园劳动文化,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各个学校之间所存在的校园文化是不同的,它取决于学校在建设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校园文化影响着学校中,老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为了更好的针对劳动教育,促进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学校,应该结合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加大力度构建符合劳动教育开展的校园劳动文化,进一步促进师生形成热爱劳动的教育观。简单分析,不管是学校的建筑绿化还是文化景观,都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学校领导需要结合校园文化针对学生做出相关讲解,让学生了解劳动存在的教育意义,同时意识到劳动人民的艰辛,明白美好的生活是需要依靠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从而应该重视劳动,热爱劳动,从劳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例如:学校设立种植园、科技室等,将学习、实验和操作结合起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着重提倡师生共同参与。

教师是校园劳动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应当发挥带头作用,让中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过程,增强劳动体验,体会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劳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劳动文化,形成“热爱劳动”的劳动教育观。以下案例从教师的视角讲述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为良好校园劳动文化的创设、“热爱劳动”劳动教育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提学校内老师的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学生的劳动教育,进一步促使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作为校内教师的自身实践能力也是需要提高的。作为教师专业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及完善,因为学校的教师不管是年龄,学历以及职称等等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的,为了更好的针对学校的时间活动,教师专业程度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这个时候。针对教师的年龄学历等等问题,了解之后相应的增加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此,作为学校应该积极的针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因为教师的专业程度决定的中学生的专业程度,一流的专业教师,必然会带起一流的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再者作为学校的教师应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学习水平以及对于学生的教育水平,只有更好的培养教师,教师才可以把过硬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进一步推进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满足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
        在注重中学生自主体验的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中学生的情境体验,以中学生在情境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为前提,激发中学生的兴趣,诱发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观察、感受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明确告知中学生劳动活动的重要性,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情境体验活动的设计上,教师要从中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中学生乐于且能够接受的方面,为中学生把知识、技能迁移到具体情境中来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联系中学生所学知识,创设实验情境,让中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其对问题的求知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情境内容要确保真实,以确保中学生体验的真实性。教师要抓住情境的情感体验作用,对中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中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中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辅导,调动中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的学校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实践能力培养对于中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甚至对于学校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中学生在经过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情况,坚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正确的了解以及运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在理论基础上更好的应用与实践活动,同时中学生教师需要将其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更好的完成其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王飞. 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来源、素养结构与提升路径[J]. 教师教育论坛,2021,34(02):19-22.
        [2]杨培明.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以南菁高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例[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3):110-114.
        [3]王黎宏. 中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统整实践探究[J]. 创新人才教育,2020(03):46-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