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县南甲山林场 067400
摘要:在当前林业建设中,松树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种植树种,其不仅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而且便于管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尤其是落叶松和红松,已成为我国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但是在松树林实际建造过程中,却常常因为管理不当而导致树木受到病虫害所侵袭,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大大降低松树的成林质量,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改善现状,就要对松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也会结合松树造林的重要性,对其造林技术要点以及常见病虫害种类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松树造林技术;重要性;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松树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落叶松和红松已成为主要的植树造林树种,随着近年来我国松树造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宽泛,为了进一步提高松树造林质量,就要在其种植过程中对其造林技术的操作过程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其规范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还要对各类病虫害问题进行充分考虑,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加以全面控制,这样才能提高松树造林质量,维护我国林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松树造林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有利于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无论是在家具制造领域中、造纸领域中,还是建筑领域中,松树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松松脂、松香一般可用作化工原料,而松子和松叶可作为制药原料。因此,只有科学进行松树造林,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确保松树造林质量,为相关林业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次,有利于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目前,松树是我国荒山造林中最为重要的树种之一,其由于树体高大、笔直苍劲,所以观赏价值十分明显。另外,松树的耐旱耐寒性明显,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土壤环境,所以其具有的生态效益也是极为显著,可以大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有着良好的保持水土、防风护沙以及净化空间等作用[1]。
2.松树造林技术操作要点分析
2.1育苗技术
2.1.1苗圃选择技术
在对松树种植苗圃地进行选择时,应根据松树的实际生长习性和特点来进行,尽量选择土壤疏松、湿润、深厚、肥沃的酸性砂壤土,避免选择农业耕地。另外,还要保证苗圃地的排水条件、光照条件以及水源条件等都能满足松树的健康生长需求。同时,还要确保苗圃地的交通便利性,这样才能有利于树苗运输,提高松树造林工作效率。
2.1.2苗圃地整理技术
首先,要对苗圃地进行深翻,并及时将其中存在的杂草、石块等清除掉,进以提高土壤质量;其次,要结合苗圃地土壤的肥力情况,适量增加肥料,并在做床前2周重新对土壤进行平整,同时,还要适量对土壤进行灌溉,确保其湿度可以满足松树成长需求;最后,要将灌溉完毕的苗圃地整理成凹形的苗床,并根据排水条件来控制苗床长度,以便最大化提高松树的种植质量。
2.1.3容器育苗技术
在这一环节中,相关造林技术人员应尽量在冬季土壤上冻前,采用室内层积沙藏法来对松树种子进行催芽。不仅要对沙藏室以及湿度为60%左右的纯沙进行全面消毒,保持其通风效果。而且还要按1:3的比例将种子与消毒后的沙土进行充分融合并装入布袋中,并用草帘进行覆盖,一般情况下,当种子有40%-50%裂口时,就可进行播种种植。另外,要确保树种的优质性,尽量选择长势较好、形态健康的松树种子,并将其置于通风效果的室内进行晾晒,以便使其干燥程度可以达到相应的种植要求。同时,还要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高锰酸中2h进行杀毒杀菌,然后再用温水浸泡,最终将其置于事先准备好的容器内进行催芽。在这一过程中,应尽可能每日对种子进行冲洗,以便使其早日裂口,为后续播种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松树造林技术
第一,要合理确定造林时间。
通常,应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来对松树造林时间进行确定,尽量在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的春夏季里进行种植,这样才能提高种苗成活率;第二,种苗出圃前要对其进行充分灌溉,以确保种苗吸收足够的水分,使其出圃时可以保持根系完整,具备一定的抗旱能力;第三,在种苗运输之前,要对其根系进行适当的修剪,以免养分流失影响种苗后期生长质量;第四,在种苗栽植前,应先对栽植区域进行合理选择,并事先测量好株行距,挖好栽植坑。但若是容器育苗的树种,则可直接将容器放到坑内,然后再填埋细土;第五,要做好幼林培育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保证幼苗能够接收到充足的养分和光照,而且还要对其进行定期的除草、修剪,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以免人为因素及牲畜等对幼苗造成破坏;第六,为了进一步提高松树的存活率,避免其出现干燥缺水情况,应尽可能采取丛植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育,这样才能确保松树造林质量,促进林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
3.常见病虫害问题及相关防治措施分析
3.1松毛虫虫害问题的防治措施
该类虫害问题在松树造林中最为常见,其也可称之为食叶害虫,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可通过风迅速传播。一旦发生,势必会导致松树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严重时,还会枯萎死亡。因此,要想避免这种虫害问题的发生,造林管理人员就要通过建造人工巢箱来吸引松毛虫的天敌,以便对其繁殖进行有效控制。另外,也可通过混交林的构建来培养多样化生物群进行相应的预防。同时,也可采取化学药剂或黑光灯等防治措施进行控制。
3.2松材线虫虫害问题的防治措施
该类虫害问题可导致松树针叶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并停止树脂分泌,一旦繁殖旺盛,就会使松树因干枯而死亡。一般情况下,松材线虫都是通过天牛为媒介进行传播,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治理难度也是十分明显。因此,要想使这类虫害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造林管理人员就要定期对松树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将病树砍除,防止其他松树感染。另外,也可采取人工筑巢或在松树上悬挂熏蒸剂等方式进行诱杀。此外,在幼苗期间,应对其加大培育管理力度,实时监测幼苗生长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样才能避免该类虫害问题的蔓延影响到整个松树造林质量。
3.3松褐天牛虫害问题的防治措施
该类虫害是诱发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根源,一般通过啃食松树枝皮来致其枯萎死亡。要想对其进行彻底的控制,可采取人工筑巢箱来吸引松褐天牛的天敌管氏肿腿蜂进行捕杀。同时,也可采取引诱剂或杀螟松乳剂来对该类虫害进行防治。
3.5松针褐斑病问题的防治措施
该类病害问题一旦发生,很容易导致松树针叶表面呈现褐色圆形斑点,并且这种症状会随着病情的蔓延而不断扩大,最终演变成多种颜色的斑纹,若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进行处理,势必会导致松树出现大面积枯死现象。因此,为了提高松树造林质量,抑制松针褐斑病的发生,就要选择百菌清等化学药物对患病树木进行喷洒。同时,还要强化树种的抗病能力。
3.6松赤枯病问题的防治措施
该类病害问题一旦发生,很容易导致松树出现病斑或病叶脱落的情况,进而影响松树的正常生长。在对其进行防治时,可采取农药喷洒方式来进行,具体应将5%的退菌特粉剂或800倍液50%的多菌灵融合在一起对针叶进行喷洒,这样才能避免松树林出现大面积枯萎或死亡等不良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对松树造林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树苗的成活率,相关造林人员不仅要结合松树的生长习性对其造林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全面掌握,还要结合常见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控制,这样才能提高松树造林质量,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成峰.探讨松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科学,2020,(05):1-2.
[2]钟丽.基于松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J].农家科技旬刊,2019,(02):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