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南宁 530699
摘要:为了解决乡村产业兴旺、产业富民,本文以南宁市马山县为例,对林业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生活富裕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林业在改善生态、致富农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推进林业全面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重大作用。
马山县土地总面积234082.59hm²,其中:林地面积163680.04hm²,占69.92%;马山县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林业发展具有很大优势。
1林业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产业富民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不仅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原生态的产品,而且孕育了涵盖一、二、三次产业的林业产业。林业产业不仅具有传统优势、发展潜力,而且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领域。为此,要巩固提升植树造林、经济林培育、森林旅游等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我县近几年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林下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县政府十分重视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全面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林地办证、林地流转方式解决林下经济合作组织缺地难题,整合林业政策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实现了由无到有,由零星分户到专业合作社、公司经营等模式的转变。
1.1.1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主要有林药模式:我县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如:金银花、百部、牛大力、山豆根、春砂仁等。如到2020年我县金银花面积达0.45万亩,产干花290吨,产值约6000万元。林农认真研究和培养南方特有的中草药,并进行深细加工,增加收入。
1.1.2林下养殖
我县近几年涌现出一批林下养殖业,现有的林下养殖模式为林禽、林畜模式,即在林下饲养鸡、鸭、猪、牛、羊等禽类和牲畜。如马山县瑶山部落种养专业合作社,林下养殖土黑猪,年出栏土黑猪500头以上;“南宁市马山县福河农场”在柚木林下养猪、养鸡,年产值100万元。
1.1.3林下旅游
近年来随着林下经济的发展,林下旅游也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成为我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如:弄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水锦顺庄森林康养旅游,2020年共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3500万元。
1.2木材加工产业逐步提升
2020年我县木材加工厂50多家,255条生产线,木材加工从业人员2200人,2020年产品产值2.5亿元。
1.3经济林产业迅猛发展
推动全县现代林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县经济林迅猛发展,产业模式也呈多样化,有合作社、产业园、基地加公司。如马山县丰华沉香合作社、马山县林圩镇甘豆坚果产业示范园、马山县周鹿镇天绿缘产业示范园、马山县西湾沃柑种植园。种植有沉香、坚果、柑桔、油茶等。2018-2020年我县新种植油茶面积近万亩。经济林规模化发展推进全县现代林业的发展。
1.4森林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旅游逢勃发展
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旅游发展持续升温。我县充分发挥“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品牌效应,推进水锦顺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以及弄拉景区等景区提质改造升级,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和“旅游+”融合发展,开发一批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和生态观光休闲农庄,推出壮绣、会鼓、黑山羊、金银花、竹制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建立旅游网站,全方位宣传本地旅游,拓展客源市场。2020 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冬季)推介活动,在我县成功举办。我县全年接待国内游客 451.6 万人次,旅游消费 31.5 亿元。
林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产业富民,直接带动当地群众长期就业,间接带动农民工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2多措并举,生态建设实现乡村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多年来我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国地绿化美化行动,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功能,大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1持续开展造林绿化
我县2018-2020年荒山造林0.86万亩、更新造林4.3万亩、封山育林6.72万亩。积极组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群众性增绿添绿活动。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2020年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58%。
2.2持续开展“美丽马山,乡村建设”村屯绿化专项活动
根据自治区的统一布署,“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分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南宁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活动的机制保障建设,从活动开始就立足于长远,研究出台了《“美丽南宁”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
我县与自治区、南宁市同步开展“美丽马山”乡村建设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大力支持和参与,先后完成“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活动,全方位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2.1开展“美丽马山•生态乡村”活动
2015-2016年开展的“美丽马山•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中,马山县共实施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115个,绿化面积约1500亩,一般村屯绿化1784个,绿化面积约1800亩,累计完成种植苗木8.24万株;2017年村屯绿化“绿色村屯”建设15个。村屯适宜绿化的地方,包括湖、塘、河、沟渠周边和公共空闲地、村屯内道路两旁等适宜绿化的绿化率达到80%以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2.2.2全面实施“绿美乡村”建设工程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实施“绿美乡村”建设工程。2018至2020年我县完成23个自治区级村屯绿化美化、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完成马山县杨圩村至乐平村水锦顺庄景区森林景观改造工程,共种植各类绿化树种、彩化美化香化树种、果树和灌木等共3.35万株,累计绿化面积0.11万亩;2020年完成白山镇大同村下岜屯至古零镇新杨村敢花屯“最美风光线”乡村道路沿线绿化美化和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对龙河示范屯进行公共活动场所及约1.7公里环屯路绿化美化,对乔老街进行街道精品工程绿化美化1公里和部分河道绿化。我县水、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市前列。
3增收致富
广辟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生活富裕。林业作为林区群众收入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乡村群众齐心协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我县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对林业支持,增加群众收入。
3.1退耕还林工程马山县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退耕地还林和配套荒山造林共13.3万亩,涉及全县11个乡镇,131个村,7千多农户。至2020年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9145.7万元。
3.2生态公益林项目。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区划落界,签订管护合同。2020年马山县签订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140.86万亩,涉及单位和农户4.3万户,发放补助资金2218.5万元。
3.3生态护林员。马山县从2016年开始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至2020年累计选聘5204名,年人均工资收入7980元。
3.4利用广西油茶“双千”计划资金支持,大力发展油茶种植。2019-2021年完成油茶“双千”计划造林0.89万亩,根据区市有关文件规定,每亩补助标准1500元,极大地促进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增加林农收入。
3.5林业科技促进林业稳定发展,助推林农增产增收
我县选派“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技术人员”不定时的科技下乡服务,通过对林农林业科技培训,使林农掌握在营造林中对良种苗木的鉴定、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日常管护等林业技术。通过通信、网络等向林农及时宣传林业有关政策、林业动态等,使林农及时掌握林业最新动态,做好林业发展规划,促进林业有序发展。
4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引领乡村乡风文明
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既是生态资源,也是文化资源,寄托着美丽乡愁,传承了良好乡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县结合“湿地日”、“爱鸟周”、“古树名木”保护等活动,多层次、多样式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深入林区讲好林业故事,传播林业声音。
我县充分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和扁担舞等民俗文化,成功打造了“中国农耕大舞”、“欢雅娜•马山景秀”等旅游商演节目和壮族会鼓表演精品节目。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我们把林业涌现的先进事迹、法律、法规融入到民俗文化中传唱,把林业硕果在旅游美食节中展示。
坚持生态普及、文化引领、秉持发掘保护、传承利用、融合发展并举,大力建设和弘扬森林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创建森林县城、森林乡村、生态文化示范村、宜居乡村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绿色创建的氛围,倡导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
5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治理有效
利用播音、传单、横幅等方式,走村入寨,宣传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层层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监督机制,激发农村治理内生动力,让美丽乡村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县林业把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助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推动我县县域绿化、生态保护修复、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我县林业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马桂芬.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东乡模式”——东乡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J].社科纵横,2020,35(10):66-71.
[2]庞思文,张静雯,蒋岚,张芮嘉.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临泉县特色小镇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9):48-50.
[3]张雪.县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与优化措施——以宝应县为例[J].乡村科技,2020,11(24):59-61.
作者简介:周雪益,女,壮族,广西上林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