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41001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党的十九大重点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乡村成为现代化建设新的重点区域。而乡村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景观的合理规划,只有科学合理的乡村景观,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的未来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推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发展。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保证乡村景观的完整性,保留乡村发展的历史文化特色,并且要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挖掘乡村中特有的生态和人文资源,提高乡村景观的可欣赏性,展现农村独特景观。本文在此从乡村景观设计的原理出发,对如何做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提出了几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背景;乡村景观;设计措施
前言:在以往的乡村建设中,对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视度明显不足,甚至盲目模仿城市建设,导致乡村独有景观消失,历史文化被破坏。面对该种状况,国家应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行下,重视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创新乡村景观。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概述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国家振兴乡村的背景下,以美丽乡村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初步探索性研究。良好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能够为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对乡村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支持,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其目的就是尽快使村容村貌产生较大的改善,同时丰富村民的活动空间,拓展优化村民业余的休闲环境,促进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建设对完善自然生态环保,促进科学、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作用。
二、乡村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
首先,在设计和规划过程当中强调“共生原理”,能够在特定的地域当中促使不同生物共同生活在同一区域当中,实现自然与人相互融合的目的;其次,在设计中促使功能与结构二者相互融合,乡村景观的基本功能涉及地域文化这一基础元素,而对于景观功能的基础而言,则是景观结构,景观中由于空间结构的不同,所表现出的景观类型以及景观功能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进而需要不断划分和剖析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的重要措施
1、以自然为主体进行设计
在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综合运用点线面,实现抽象手法与具体手法的融合,讲究设计的韵律与节奏,坚持以生态设计为核心的理念,不断突出田园设计风格,按照当地乡村布局,选择最佳的田园景观布局,让大景观更具乡村田园风格。在进行乡村田园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乡村特点,合理运用线条,体现直线的方向性和曲线的流动美,比如乡村特有的篱笆,可以设置在乡村道路两旁,采用直线和曲线结合的方法,提升流动和上升的感觉,体现自然生态之美。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灵活运用多种设计方式,提升田园景观的观赏性。
2、合理规划建筑、道路以及基础设施等
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受到众多元素的影响,聚落景观表现能够凸显现代化乡村独有的风貌特点,由此,在对乡村规划的过程当中,可以以聚落空间表现为核心,在这当中对基础设施、建筑、乡村道路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表现乡村景观的整体特点。而在聚落景观的规划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运用和规划用地,在依附低于历史风貌的基础之上,促使各部分的元素相协调,从而促使整个乡村聚落空间的表现更加合理、美观。除此之外,在针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建筑景观的表现,运用建筑外立面的特殊性,为乡村居民营造具有地方性的传统人文内容、乡土特色以及本土文化内容,让当地居住者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都能够感到非常的亲切,进而实现自然美与人工美之间的有效融合。
3、营造安逸的乡村氛围
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重视不同色彩植物的搭配,比如可以按照嫩绿、翠绿、深绿、浓绿的次序,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给人一种层次感和波浪感。
在不同植物颜色搭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叶子的类型,要满足人们观赏需求,保证整体色彩的协调性。比如在夏季要突出绿色,在秋季要突出黄色,通过多样性的花色,实现良好的搭配,为乡村景观增添感染力。
4、做好庭院景观规划设计
作为乡村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乡村庭院景观不仅是人文景观的基本单位,也是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空间。在庭院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实用原则与审美原则,具体的设计可以从空间功能、空间布局以及乡土文化生活气息入手。乡村居民可以在空间布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与需求进行设计,如圆柱形、疏散分层形、棚架形以及篱形等,这些都是纵向空间布局的形式,而在横向空间中会涉及道路、花木,在设计中要灵活多变并且应该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气候因素等。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经济情况,选择最方便、最廉价的方式。
5、做好文化景观设计
富含风土人情的时代建筑展现了富有特点的乡村文化,具有更高的保留意义。为了对农民长期生活的环境和习惯进行保留,在进行景观布置时,需要对一些当地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进行塑造,例如祠堂、寺庙、古宅等场所,对其登记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这些场所遭到破坏。周围环境设置要与文化景观相协调,以展现出当地特有的元素和风格,融合乡土文化气息和理念,彰显美丽乡村景观规划的目的和价值。当地特色艺术需要场地,可以将闲置非农用地按照艺术特点进行建造或修缮。重建时要考虑艺术特色与文化背景相匹配,对文化景观起到传承作用。
6、做好乡村生态景观设计
乡村生态景观以农作物、植被、山、石、树木和水系等自然资源为主,在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规划。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是,在乡村生态系统中,主要为水系、林地,以及果园、荒地、农田和山体为主。这种景观极具多样性。因此,在景观规划时要突出农作物的特色和水路的特色,在乡村生态景观规划上结合自身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规划,设计出宜居、宜游的空间。重视生态系统的循环,注重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以提升生态环境为目的,设计规划乡村景观,如此才能更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7、注重景观与旅游业有效的融合
在对农村旅游生态景观的建设上,要更加注重景观与旅游者的消费功能需求的变化,同时,也强调景观要与农村旅游城市居民消费功能的需求和农村旅游生态产业的发展相互协调融合,突出发挥农村的生态旅游对景观的现实带动作用。另外如果对乡村生态景观有一定的条件,可以在整个乡村的历史文化土地上规划和建设一些与乡村相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自然保护区,使乡村的生态保护林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农村生态旅游的景观建设是美丽的乡村生态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生态振兴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现景观与旅游业态的有效相互结合,进一步地拓展农村旅游景观的功能与其意義,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集体就业劳动收入的重要发展渠道。
8、推动各部门统筹发展,协调合作
乡村景观建设工程涉及部门众多,为实现建设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这就需要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上层要自己调动下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的积极性。此外,在规划中也要明确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责,避免岗位缺位或不到位。同时也要倾听各方的合理诉求,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在执行规划中逐渐推动创新,剔除一些落后,腐朽的制度和管理方式。
四、结语
综上,理想的乡村景观设计要体现乡村景观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从而给乡村提供各方面的效益。实践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等因素,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保护好当地环境,融入更多的内涵,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卢薇.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景观构建[J].现代园艺,2019(08):78-79.
【2】新农村背景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董璇靓,韩浩,孙霖霖.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