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山东省日照市 276800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各大城市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工作者承担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强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明确项目建设及后续运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采取针对性环境保护措施、促进区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论文针对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应急管理
1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的作用
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当中,只有做好环境动态监测工作,才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环境质量,并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及时发现突发性的环境事件。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对环境事件进行处理和解决,加强环境的保护。也就是说,在构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动态监测作为环境应急预警预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措施,可以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1]。
另外,做好环境动态监测,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出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而通过动态化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加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防范,提升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单纯依靠人力,很难对各种环境数据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搜集。所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工作当中,可以在短时间内搜集大量的环境数据信息,并完成环境数据信息的传输。这样一来,各级环保部门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方案和措施,使突发性环境问题得到快速而有效的解决和控制。
2环境监测应急管理的现状
2.1环境监测应急管理意识太差
在环境监测机构中,单位通常对监测人员没有进行过多的培训,工作专业化程度低。随着任务的不断增加,无法保证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应用,对环境监测应急管理的认知不足。最重要的是,因为许多单位对应急管理要求过低,单位内部也没有宣传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员工对监测应急管理不够严格标准。员工缺乏应急管理意识,只想快点完成监测工作,不按标准监测,所以应急管理不尽人意都在意料之中[2]。
2.2缺乏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目前,在有关环境监测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一方面,在监测主体的生产性、过程的生产性、价值的生产性方面,没有提出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评价要求、评价规范,不能借助科学手段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评价指标过于局限,只是量化评价指标内容,难以综合开展有关的评价工作,不能深入分析和考核监测结果是否准确、完善,导致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工作效果差,难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3环境监测机构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环境监测机构普遍缺乏高技术人才,因此阻碍了质量管理的进程。管理人员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专业技能管理,都与标准化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在许多情况下,很容易看出管理人员无法跟上部门的发展脚步。这导致管理工作失去平衡,同时也可能是管理人员的变化太频繁。由于负责人被调到其他岗位,但他并没有完全熟悉工作流程,因此环境监测管理的进展过慢,由于管理工作的内容非常专业,管理者的专业水平也与工作质量有一定的关系。就目前而言,环境监测机构普遍存在着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问题达不到标准的情况[3]。
3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动态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首先,在城市当中的工业园区、建筑工地、城市中心以及生活区域安装监测设备,然后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将环境数据信息传输到云平台数据中心。其次,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给出的动态环境监测数据,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准确的定位,对环境污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追溯环境污染源。再次,如果遇到突发性环境事件,要善于借助动态监测系统中提供的数据进行应急预警预报,并进行环境保护清单的自动生成,提升工作人员对于环境质量的预测水平与管理水平。最后,环境监测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所以要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动态监测系统的完善当中,借助自动化的环境监测来提升环境监测效率,从而在发现环境质量低于相关标准或者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时,第一时间发出预警预报提示,并进行应急管理。
3.2对应急监测布局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深入分析环境监测涉及的区域范围,并以此为基础对有限监测点位的布置进行优化,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可以正常的传输,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数据基础。其次,对监测区域的以下内容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调研:第一,监测区域的人口数据分布;第二,监测区域的气象条件;第三,监测区域的工业企业分布情况等。之后,再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地预测评价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几率,预测评价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影响范围。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可以快速锁定环境敏感区域,即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几率最高的位置和环境污染事件影响最为严重的位置。最后,结合监测对象的类型与位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几率与发生性质,制定应急管理方案,确保突发性环境事件发生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与解决[4]。
3.3提升动态监测与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
首先,借助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应急装备可靠性的评价,进行环境适应性的科学检验与检测。其次,借助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环境应急救援辅助,风险动态检测以及动态预警管控,进而提升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最后,借助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环境保护、环境动态监测、环境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使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基层人民群众、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在校学生都了解到做好环境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5]。
3.4提升环境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首先,提升环境应急管理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实际的环境动态监测与应急管理工作当中,进行各种应急管理技能的学习,进行各种应急管理知识的积累,进行各种应急管理经验的积累。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增强环境应急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心理素质,使其带着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当中。
结语:综上所述,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但要想提升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加强动态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提升环境动态监测质量;对应急监测布局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动态监测;做好环境监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明确环境污染事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借助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动态监测与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与此同时,还要对环境应急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古霞.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J].低碳世界,2021,11(04):53-54.
[2]张鑫,宋伟林,梁泉.水质监测在环境工程中的意义及监测的相关环节分析[J].化工管理,2021(10):45-46.
[3]张晋娇.关于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运用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3):56-57.
[4]何潇.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5):36-37.
[5]黄家业.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