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改善及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经济林有了更高需求,这一现象对经济林的长远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经济林的发展会带动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文章通过对经济林在生态环境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发展策略,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
关键词:经济林;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1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趋势
此外,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经济林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将地区资源作为优势,通过科学决策、规划布局、制定发展计划,使经济林可持续性发展得以落实。想要使经济林的双向可持续发展得以落实,经营者不仅要对经济林的发展树立正确的认知,对其进行严格管理,还应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其中。某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造林成本高,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要更加注重经济林产业化的发展、质量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加,从而实现经济林可持续发展[1]。
2经济林发展思路
2.1理论分析
经济林水平的提升需要依靠人力、物力、财力的共同支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升物质和能量流动,将其转化为效率,从而获取生态经济效益,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是林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政府已意识到经济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成为提升地区形象的有力保障。
2.2经济林和防护林的关联性
某地区远离海洋,三山夹两盆的地理格局,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干旱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某地区夏热冬冷,春季大风多伴有沙尘及寒潮天气,防护林既能改善农田、果园微环境,确保农作物、经济林稳产丰收,还能保障绿洲国土生态安全,同时,对修复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保持西北地区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农牧业连年丰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
3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3.1特色林果种植结构有待优化
在2012年,经过统计某地区林果面积已突破1333333.33hm2,产值50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受交通运输、栽培模式技术、销售渠道等历史的制约,目前,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林种植结构,如最佳优生区布局,核桃、红枣等市场收购价连年下滑,经济林加工品种、深加工领域少之又少等。
3.2标准化程度不足
经济林和国内外发达区域相比存在显著差距,特别是在经济林建设过程中,标准化生产管理程度不足,造成部分果园低产低质、商品率不高。没有很好地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生产、打造更多生态安全的优质有机果品品牌。因此,想要使经济林获得可持续高效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及科技人员应提升对标准化生产的重视程度[3]。
3.3防护林产业化程度不足
由于历史及技术成果的局限,防护林存在以下问题:(1)防护林杨树纯林多、混交林少,造成生物失调,抵御有害生物为害能力差。(2)受水源不足、季节性紧缺、农业节水技术、土壤贫瘠等因素影响及生态用水难以保障,造成不少林带缺株断行、林相残破、病虫害加重。(3)杨树木材市场持续低迷,更新砍伐的木材收入低,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加剧了防护林的恶化。(4)部分防护林维护更新工作滞后,导致结构失调、稳定性降低、功能退化。应重新认知防护林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将经济林和防护林二者结合,最大化发挥其经济效益,是地方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3.4经济林产品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社会环境有所改善,这一现状导致社会对经济林产品、质量有了更高需求。但当前经济林加工水平低,还不能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此外,果品采后处理不及时,配套冷库不足,冷链运输跟不上,产销协同落伍等,使得部分商户在贮藏、运输、销售果品的过程中,会对果品品质产生影响,降低了其商品性[4]。
3.5管理水平低
经济林人均管理面积大,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大多采取粗放式管理,使得果品品质、商品率难以保证。除此之外,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均会对经济林管理水平和果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急需开展经济林栽培配套技术研发攻关集成创新,龙头企业带领果农进行产业化生产,以标准化生产管理,达到丰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持续增收。
4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策略
4.1鼓励科技投入
想要实现经济林的优质发展,一是加强科技研发力度、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科学规划布局,严格平衡水土条件,实现经济林体系的提质增效、生态功能的提升、良性循环并可持续经营。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多样化方式培训示范,提升经营者、林农的专业素养。三是因地制宜加强各类经济林示范园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全疆防护林由传统生态型向经济生态型转化,使各地州县市政府、经营者、林农的观念得以改变,并且将技术成果全面推广,进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
4.2深度加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新型技术应用于经济类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经济林产品。如若经济林产品加工不精细,在一程度上就会产生废弃物,实际上作物废弃物也具有利用价值,应对其进行深度挖掘,作物废弃物的深度加工不仅能提升区域经济效益,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程度[5]。
4.3防护林树种良种的应用
针对各地防护林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环境,结合现有防护林的更新,筛选出经济生态性状优良的林木良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营造高档景观用材防护林,既能起到防护作用,又能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突破防护林树种单一、天牛为害、防护林效益低下等技术瓶颈,从而提高防护林的防护功能及经济价值,激发农民营造管护防护林的积极性,优化各绿洲防护林林分,使得防护林更新步入良性循环,显著提升经济生态效益,促使防护林面积大省成为高档用材林培育基地和木材及高档家具生产销售集散地[6]。
结语:综上所述,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相辅相成。正因这一原因,致使部分区域在经济水平飞速提升的情况下,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生态污染情况。林业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还具有经济效益,因此,在创建、经营经济林的同时,还应为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二者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绍祥,黄丹.昔日泥石流泛滥如今荒山变青山——东川生态环境建设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20(13):194-196.
[2]编者.美丽深圳,未来更美丽!——央媒宣介深圳生态环境建设成效[J].住宅与房地产,2021(11):22.
[3]徐婷,葛俊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11):155-156.
[4]赵丹.乡村振兴战略下海南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调查与经验总结——以文门村为例[J].中国商论,2021(03):107-108.
[5]曹越,慎英才.新时期资源节约理念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10):11-15.
[6]崔艳秋,刘畅,赖震洲.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镇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策略研究——以济南仁里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0,38(08):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