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李辰琳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国家建设工作在持续地推进。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国家建设工作在持续地推进。
        在社会经济体制得到了健全和完善的形势背景下,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这使得人们需要重视对于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显得极为重要,不但是国有企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方向。本文就如何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引言:通过对国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重心在于:保障资金渠道更具多样化,在这种制度下进行规范的应用,进而就可以促进管理服务具备社会化特征,而且为了确保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发展形势相吻合,不但要加强社会保险体系建立的推进,而且还需要建立关于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因此在这种形势背景下积极地推进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有效提升社会化管理效率和质量,以此达到最终的目的。
        1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1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
        现阶段,国家对于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愈加重视,并推行了有关法律政策,然而有关制度仍不健全,并且由于制度的缺失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冒领、替领养老金等情况,并且针对这些情况缺少有效的法律依据。目前国家各地区的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也尚待完善,并且缺少统一性,所以不能对各地区的退休人员的数据实现共享[1]。
        1.2欠缺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模式
        我国各地区的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中,很多的管理工作仍延续落后的管理模式,并且各个地区的退休人员管理部门之间存在沟通困难的情况,缺少合理的沟通协调制度,进而在展开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与地方养老单位进行对接,从而严重限制了单位的正常发展,导致企事业单位在退休人员的管理成效降低。另外,由于传统的思想理念以及管理模式造成有关部门在展开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时模式较为单一,并且只注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以及服务需求,却没意识到退休人员的人文关怀以及精神支持,并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现象加剧,退休人员数量逐年攀升,但是管理水平不理想以及管理人员的配备较少,造成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并且加重了管理工作中的困难,进而造成管理水平降低[2]。
        1.3退休人员的思想难以改变
        通过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可知,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需要国家和单位等共同承担,但是转变退休人员的思想也是比较重要的,提升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水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诸多的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的理念并不认可,并且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造成对社会化管理的接受度较差,甚至会产生消极抵触的不良情绪,另外一部分退休人员在做工作交接以及办理退休手续时,所在的单位并未对其进行积极地思想引导工作,进而在开展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时容易产生误会,造成工作进展不顺利,难以在社会化管理的工作进程中达到目标统一,从而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1.4管理目标不清晰
        当前,单位在对退休人员进行工作交接、单位管理以及服务等流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流程的间断性,在执行期间不顺畅并且目前诸多城市中的退休人员并未完全落实到社区管理,原因在于:其一,缺少社会化管理的配套设施建设,阻碍了社会化管理的工作步伐;其二,对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细则以及制度标准尚不清晰,并且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无法使得各地区相关人员进行积极落实,进而影响了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重视。
        1.5管理体系不科学
        目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并且也缺少科学系统化的建设标准。社会化管理体系是社会化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方式,是由国家、单位和地方对退休人员实行的相关管理机制、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经过有关研究表明,由于社会化管理会影响了社会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并且在管理过程中不仅包括对退休人员的正常管理和人文关怀,还包括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科学合理、职责划分明确的社会化管理体系,进而保障国家社会化政策的有序执行[3]。
        2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对于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产生了重要作用,并且健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完全符合四个全面战略的建设需求,因此,通过健全具体工作体系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系统化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另外,由于我国的老龄化情况日益加剧,所以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国家养老工作的效率,并且有力保证退休人员能够安享晚年、优享晚年,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措施中推进此项工作:
        2.1建立完善信息化养老数据平台
        为提升国家各地区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水平,需要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养老数据平台,这是工作的首要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实现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措施。目前,对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可以有效扭转退休人员与企业通过社会劳动保障机构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4]。由于退休人员分布在城市中的各个社区中,并且退休后成为普通的社会居民,所以退休人员的流动性更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疗以及生活保障、养老等问题逐渐成为关于退休人员的重点关注项目,所以需要建立统一完善的退休人员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拥有强大的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可以对退休人员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便民卡,在社会养老机构、劳动保障机构、社区、医院等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这样退休人员的生活动态就可以被全面有效地掌握,能够显著提升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快捷服务水平。

另外,也可以让退休人员能够明确掌握社区街道以及劳动保障机构属于对其进行社会化管理的职能机构,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通过社区街道反映并获得处理,进而有效提升对退休人员的精准服务。
        2.2加强对退休人员的思政建设,强化社会化管理的宣教力度
        在推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时,需要提升对社会化管理的宣教力度,提升退休人员对于社会化管理的认知水平,并积极向退休人员表明,在退休人员退休后,实施社会化管理的目的是为其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服务,并且更加良好地对其进行保障。对退休人员的思政工作需要以政府、企业、社区街道以及劳动保障机构联合宣传的方式进行社会化管理的政策宣讲,进而逐渐转变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的思想认知。另外,在面对一些具有抵触情绪的退休人员时,要积极听取他们的真实诉求,深入了解这部分人员对社会化管理的困惑,并能够从退休退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社会化管理。另外,加强宣传工作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需要对退休队伍中的党员进行社会化管理内容的宣传,让退休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对其他退休人员的劝解工作。
        2.3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社会化管理的工作进程
        针对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可以依靠社区街道设立社会保障服务分支机构,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并赋予社区分支保障机构的职能权利,在上级社会保障机构的引导下,由社区分支机构对退休人员提供管理与服务,并且建立协调统一的社会化管理保障机制。由此看来退休人员管理机构以及社会保障机构的管理项目就会被细致化分配到下属分支机构即社区街道,进而提升社区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对退休人员管理的便捷化水平,也减轻了上级及机构的工作压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退休人员的原属单位仍需要与退休人员所在的社区街道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共同的努力将退休人员的档案进行全面的交接保管,便于社区街道深入掌握了解退休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而为其提供有效的人文关怀以及实际帮助。
        2.4创设社会化管理部门,完善保障管理服务
        在建立了社区街道分支保障机构(即社会化管理部门)以后,单位将需要管理的退休人员档案交接给其所在的社区街道。在这个交接过程中,会牵涉诸多类型的工作,并且还要妥善处理其中的复杂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落实社会化管理工作,积极保障管理服务水平满足实际需求。
        首先需要在社会化管理部门内配置相关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负责各种类型的工作,并将有关制度进行完善,有效保证人员、资金、物质等资源的落实,之后再将退休人员的档案资料等进行全面的交接,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劳动保障机构需要应用多种措施和编制机构、财政机构等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处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中所需的经费、人员编制以及分支机构的职权制定等方面的工作。社区分支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该建立管理服务平台。另外,还需要注重平台中对管理项目的统筹工作,完善各项职责权限内筒,并对社会化管理部门的各项保障工作实施管理,并对工作机构的命名、管理标准以及工作流程等进行科学系统地规划处理,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标准化[5]。
        2.5制定规章制度,积极落实相应工作职责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单位统一负责以及服务,因此退休人员始终和所属单位建立着紧密的关系,并且在思想中形成了特殊的“单位情怀”,而且这种情怀的保持是在长期为企业单位所服务而产生的,所以不会因为建立社会化管理制度而丧失单位情怀[6]。因而,社会化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退休人员的特殊情怀为其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并确保具体管理服务工作不能脱离退休人员的所属单位,企业也不能因为建立了社会化管理模式而对退休人员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还需要定期对退休人员进行人文关怀和精神支持,并且将此工作落实到工作职责中,在明确的制度约束下,使得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全面,更加能够满足退休人员的精神和生活需求,并未其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工作。另外,还应该加强医疗保险机制的革新力度,制定并落实企业年金机制,制造有利条件把一部分工作从企业单位中分割开来,进而优化并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水平[7]。
        结语:总而言之,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政府、单位、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以及社区街道做好全面的协调工作,并深入分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深入研究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加强对退休人员进行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宣传力度,提升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模式的认知水平,并建立健全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将有关人员、物资等落实到位,建立退休人员信息化数据平台,能够有效整合退休人员数据,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共享机制,进而有效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晶.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J].知识经济,2019(9)
        [2]徐自雄.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困境与改革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
        [3]王守军.浅谈如何推进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退休部门的优势和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8(3)
        [4]曹云鹏.浅议退休人员档案的社会化管理[J].中国职工教育 ,2014(14).
        [5]王庆梅.关于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程中的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J]. 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4).
        [6]陈昭馨.浅议国有企业社保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8(05)
        [7]王霞.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辰琳(1986-08),女,汉族,籍贯:湖北省宜昌市,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