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于英语课堂——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古月娥
[导读] 在小学阶段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成为了主旋

        古月娥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      510800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成为了主旋律,这就需要教师应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通过渗透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引导。而英语作为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人文性,是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隐形学科。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通过多元化德育渗透策略的实施,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健全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就应遵循《中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以此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引导。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类的启蒙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英语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对英语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得有效的德育教育,以此实现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师德修养的建设,发挥教师的德育渗透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以及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意识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作为重要的实施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榜眼力量,通过自身师德修养的发挥以及人格魅力的增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一方面,教师应通过自主学习、参与培训的方式,来见德育教育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还应进行自身职业道德意识的增强,以此实现自身师德修养的有效建设与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教态修养,如,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热情的通过“Hello,everyone!”“Good morning ,everyone!”的方式与学生打招呼;在下课以后自觉的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等随手带走,丢到垃圾桶等,使学生在教师渊博的知识、开朗大方的性情、文雅谦逊的谈吐以及得体的行为举止中,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并在对教师的效仿中获得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深化了教师对学生德育渗透的效果。
        二、通过英语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实施德育渗透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类型的教学课程,是英语国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立足英语教材,积极的从英语教学内容中进行其中蕴含德育教育因素的挖掘,并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如,在学生进行《Module 4 Good manners Unit 7 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 》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以“文明行为”为主题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自主阅读,来进行文明行为的自主感受,并在后续的合作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认识与观点,同时也能在对其他同学观点的听取中,完善自己对文明行为的认知。这样不仅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提供了机会,同时更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交际中学会有意识的进行自身行为的约束,帮助学生实现了良好德育认知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又如,在对学生进行《Module 3 Famous people Unit 6 Early years of Deng Jiaxian》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进行邓稼先生平事迹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邓稼先先生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严谨、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三、通过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德育的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往单一、僵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显露出了不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的进行多元化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这样不仅丰富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形式,同时更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拓展了途径。
        如,在对学生进行《Module 4 Good manners Unit 8 The magic words》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进行相关情景剧的改编与表演,这就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样学生就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将其作为素材,将两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时由于不同语言运用而获得两种截然不同结局的故事进行了生动的展现,使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从而认识到语言的魅力以及文明语言运用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这种具有趣味性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进行具有德育教育元素的融合,不仅能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增强,同时更能使学生在自主生成的过程中开展德育方面的思考,进而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知,实现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与提升。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英语课程中德育教育因素,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英语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以及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来积极的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以此实现学生良好道德认知、行为习惯以及社交礼仪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顾敏.寓“德”于英语课堂——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50.
[2]周国翀.渗透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20(52):238-239.
[3]刘丽岩.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吉林教育,2020(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