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打造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 云海珍
[导读] 音乐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的培养

        云海珍
        山西省山阴县张家庄乡中心学校   
        摘要:音乐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的培养,陶冶情操,使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了解多元文化,欣赏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对于一个还在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培养,引导孩子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养成未来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所以音乐对于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

前言:由于音乐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学效果令人担忧。教师自身教学有一方面原因,教学内容也有一方面原因,部分学校也不予以重视,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无创新性
        在传统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首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没有创新性。音乐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比较注重书本上的内容或者倚重自己的专业能力来进行教学[1]。教师先以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演练,然后学生再进行练习,但是在学生练习时有很多问题,教师并没有及时发现。例如有些学生五音不全,音乐的敏感度较差,或者一些学生有较高的音乐天赋,音乐的敏感度非常高学生。音乐教师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导致一些音乐素养比较高的学生,挖掘不了学生的潜力,也导致一些音乐乐感较差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引导,忽略了学生们的发展。所以教学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必须很好解决,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氛围不足,学生参与性低
        在中小学课堂上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课堂氛围不足。在传统教学内容中,教师一直占主导地位,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一般都是提前拟好的教学大纲,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在课堂上互动的机会较少,学习氛围不浓厚,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小学生处于幼儿阶段,身心发展刚刚起步,对一些新鲜事物的学习都是依靠兴趣决定。而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对一些学科知识的学习,大部分也依靠兴趣的引导。音乐与数学,语文其他文化学科不同。音乐课程内容比较轻松,没有压力,没有太多繁杂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但是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是特别的高涨。笔者总结了一些原因:首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对于学习文化课的压力比较大,没有对音乐课程比较重视,其次是教师的原因,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比较枯燥,有时音乐课时还被其他科的教师占用。以上原因都影响着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以及兴趣。
(四)学校与教师重视不足
        学校重视升学率,教师重视学生成绩,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音乐这种文娱素养提升的科目,学校与教师肯定重视度不够。在招聘音乐教师的岗位上,招聘一些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的人,或者部分小学阶段还有其他科的教师代课,学校不予重视。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只借助简单的教学设备,学校也没有完备的音乐乐器供学生使用,这些问题都阻碍学生音乐教育的提高。
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重视音乐教育,设置情境教学模式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课堂,需要教师对音乐教育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且不再让其他科教师占用音乐课堂。并且创造情境教学模式,在授课中运用语言,音乐等手段,创造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在小学课堂中对《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动手制作洋娃娃的身份标识,再把标识佩戴在扮演的同学身上。教师带领同学进入表演状态,教师先讲述旁白,学生按照角色扮演的不同,演唱分配好的歌词,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记忆歌词,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打造了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
(二)运用分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乐趣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乐趣。比如在学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时,教师可以划分小组学习的方式,分配第一组成员,在欣赏这首歌时,你想象到森林的哪些画面,为什么小熊和洋娃娃一起跳舞。分配第二组成员,本首音乐都运用了哪些乐器?然后引导小组内成员进行探讨,最后展示讨论成果。比如第一组组员说:通过歌曲的欣赏,我看到了小熊与森林中的动物一起跳舞,有小兔子、小老虎、小鹿。通过这种分组式的引导,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也创造了一个音乐的意境,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展教学内容
        中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遍布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也在教学中广泛的普及,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拓展音乐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首音乐时,因为不少学生对爱国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不理解什么是爱国。教师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视频中的画面是抗日战争视频、五十六个民族聚在一起跳舞的视频。学生被画面所吸引,观看视频中和谐的多民族以及人们为了中华文明延续做出的斗争,让学生投入课堂当中。这样通过视觉,听觉的引导,促使学生更加的喜欢音乐,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引入音乐器材,引导学生积极性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时,学校以及音乐教师应该注重音乐器材的应用[3]。在音乐课堂内容中,有很多音乐器材的存在,学生如果只能从图片上进行了解,没有实际的运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音乐教师可以将一些音乐器材带入到课堂中,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行演奏。也可以运用音乐器材为学生的演唱进行伴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演唱乐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运用一些较简单的音乐器材,比如口琴,竖笛等乐器,教会学生演奏方法,带领学生进行演奏。通过这种将音乐器材融入到教学课堂,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
结论:由此可见,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重视音乐教育,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打造一个高效课堂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毕春苗.基于陶行知教学理念建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99-100.
[2]徐兰.初中音乐学科高效课堂的研究[J].家长,2021(09):145-146.
[3]王惠玲.巧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读写算,2021(07):183-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