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 2.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37
摘要:水利工程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河道治理,它不仅有着防洪的作用,还能稳定河道的生态环境,推动我国水上交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水利工程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为了推动城市更好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就要加强对河道的治理。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对策
一.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河道植被较少,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建设者的不正当操作,导致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更有甚者为了投机取巧而作出很多不符合技术规定的行为。其中主要的不合格行为有以下几种:其一,在植被种植过程中忽略当地的气候及地形条件,并且未对植物种类和种植数量进行合理规划,只是一味地盲目种植。其二,为了完成绿化任务,一味的大批量种植植物,但是却忽略植物的养护以及存活率,导致植物出现大批量的死亡。由于植物死亡而引起的物种多样性减少,势必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产生难以控制的后果。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不重视
在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过于关注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没有意识到河道治理与水利工程功能、效益之间的关系,对河道治理不够重视,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导致河道治理各种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河道治理不够重视是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重视导致河道治理方面的相关工作不到位,导致河道常常存在淤塞、污染等情况。
3.河道受污染情况严重
近年来,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主体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存在将污水、污染物等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河道污染极为严重,加剧了河道治理的难度。一些部门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并未及时进行河道污染的治理,导致河道污染问题进一步扩大,影响了下游的水质与水体环境。
4.未充分发挥河道功能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中,河道的功能显得相对单一,其根本作用是为了防洪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但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样单一功能的河道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相比之下,人们更希望河道可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自然景观存在,而不仅仅只是一个防洪装置。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河流两岸的监管都十分匮乏,这直接导致了河流两岸植被破坏严重,从而引起水土流失、土质疏松等情况。同时,河道堤坝的排水功能并不完善,近年来的频繁降雨可能导致堤坝的防洪能力减弱,同时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水利河道治理体系
施工单位要按照不同区域河道的水流状况,构建起水资源网络结构,对不同工程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开展严谨的方案分析流程,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程的开展阶段,要以蓄水、防水、泄水作为河道治理工作的目的,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并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如滩涂围艮、堤围护岸、清淤除障等。除了防洪抗灾,河道治理时还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改善沿岸水文情况和生态环境,使水利体系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合理统筹规划河道治理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河道建设是作为水利建设工程的一个分支而存在的。因此,为了河道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者应树立全局规划的意识,充分考虑到河道周围的地理环境条件,同时结合周边城市的规划流程制定合理的建设计划。
同时,建设者应充分掌握与河流相关的知识,并充分考虑河流的流向。这样才能在不影响河流状态的基础下建设出一条完美的河道,从而在保证河流岸线、断面和护岸存在的情况下,维护河流周围原有植被,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3.减少生态破坏、减少污染
为了避免大面积的破坏以及对环境产生污染,在河道建设初期就应尽量杜绝各种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有毒物质的扩散。同时为了环保,在修建河道的过程中应该多选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修建,这样既可以保证河道功能的正常运转,又可以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待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政府部门对河道建设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相应的施工、建设部门才能达到一定的重视程度。而对于污染情况严重的厂矿产区,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整改,可以积极鼓励厂区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仪器,并对工作人员及负责人进行思想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从根源处解决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限制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安排专人定期处理河道的污染物,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以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条件。
4.开展河流疏浚工作
针对水利工程存在的河道堵塞现象,在河道治理工作中,需要进行河道的疏浚,结合河道流域内水体的不同特征,来进行疏浚方式的选择,保证疏浚的有效性,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 在河道的疏浚工作中,需首先在合适的位置开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为河水归槽提供便捷,随后,通过土方堆积的方式在槽边形成土埂结构,使得一部分河水能够在此槽内顺利排放。在清淤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于专业的清淤设备来完成,结合河道淤积的程度,进行清淤设备的合理选择。
5.做好生态护岸工作
在开展生态护岸工程之前,应提前对城市内部的河道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禁止对城市内部的河道继续污染。保护河道坡岸除了要重视前期的监管控制力度,还需要加大后期的防范和维持力度,避免前期的结果付之东流。可以种植各种物种植被,增加植被物种的多样性,在种植各种绿树的同时引进各种花草。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合理对河道两岸的植被进行规划是有必要的。这样,仅可以在暴雨来临的时候保证河道抗洪涝功能的正常使用,还可以有效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时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认真做好河道两岸的绿化工作,保证两岸植被的正常存活。而对于工程中需要整改的部分,应充分考虑河道两岸的人为及自然因素,同时应加大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切记为了节省资金而出现偷工减料等情况。
6.强化环保意识, 加强生态水利技术运用
河道治理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注重流域的生态建设,优化河道布局。建设生态河堤过程中,充分发挥河道在水资源与空气方面的调节作用,提高河道水域的过流能力,扩大河道的浅水区,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栖居环境,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优化河道生态治理。同时加大对生态水利技术的运用,强调流域生态环境再造,引进先进的流域生态修复技术,加强对河流淤泥疏通和垃圾打捞,切实改善流域水体环境,提高河道生态自愈能力,解决河道水域的环境污染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多,为维持水利工程最佳的功能效益,相关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加强河道治理与整治,针对当前河道治理中存 在的诸多问题,采取恰当的治理方式,提高河道治理的整体水平,使得河道能够发挥其防洪、排泄等作用,保障周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徐彦斌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204
[2]张坤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 农业与技术2017(24):70
[3]张世安、吴嫡捷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 科技风 2019(1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