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策略 严永娇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严永娇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城市拥挤以及交通瘫痪问题日渐严重,受到越来越多相关部门的关注。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城市拥挤以及交通瘫痪问题日渐严重,受到越来越多相关部门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中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交通畅通水平。文章将对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相关策略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运输水平;策略
        前言:受到各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轨道运输水平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完善,无法真正满足城市中的出行要求,因此需要提升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能力,为城市发展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
        1.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在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有很多的轨道交通类型,包括轻轨、地铁以及磁悬浮列车等等,越来越多的新型轨道技术和交通方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相关研发人员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这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具备其自身不同的特点,下文将对城市中比较常见的地铁轨道交通系统进行简要的分析。
        1.1地铁
        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也是人们日常出行最常使用的交通方式,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地铁都是其城市居民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地铁系统具备非常强大的优势,首先运输量非常庞大,能够在一辆车次中运输中大量的人员,对于城市人口众多的城市来说,能够满足其基础的运输需求。除此之外,地铁也是全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首要选择,地铁系统建设主要是依靠城市中的地下空间,在地下进行隧道的开采,使得地铁能够在地下空间中的隧道内进行运行,不会占用城市中的上层土地资源,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问题,同时对于城市形象的建立也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
        1.2轻轨
        轻轨系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另一重要交通方式,在国外的很多大型城市及国内部分城市中都能看见其身影。轻轨系统主要是通过高架轨道来实现交通运输,轻轨铁路的人员输送数量虽然没有地铁系统那么大,但是也能够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对于部分城市来说能够满足其基础的运输需求,跟地铁系统具备一定的相似性。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地铁与轻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目的也是实现为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缓解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来说,地铁与轻轨是其核心内容,不管是政府还是人民群众都对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关注。
        2.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1停站时间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铁系统,分析其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了与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有效改善地面交通的运输压力,我国各大城市都开始积极展开地铁建设工作,设置科学合理的地铁线路,地铁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停站时间设置范围不合理是影响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地铁停站时间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地铁内的人员秩序、地铁停站流程等,导致地铁交通运输能力也被大大的降低,无法提升整体的运输效率。在人员流动量比较多时,通常会出现由于人员因素的影响导致停站时间超出规定停站时间的情况,乘客乘车秩序的混乱,导致屏蔽门无法正常关闭,不但增加了该站点的停站时间,还会导致下一趟列车无法按照规定的时间到站。除此之外,若是地铁站内的乘客数量已经到达了该站点的峰值,到达站点后屏蔽门开启的时间也会超出规定的时间,对于地铁的周转效率来说会被大大降低,地铁轨道的运输能力也会相应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2.2换乘位置不方便
        很多城市将地铁线路设置为网格状,但是实际的换乘站点却不满足换乘需求,两条线路之间通常需要换乘两次才能够到达目的地。

这样的换乘结构会导致整体地铁线路客流分布不均,很多乘客需要聚集在同一条线路的两个换乘点进行换乘,导致该站点的换乘人员数量过多,但是其他位置的人员数量却比较少,对于地铁线路的行车组织来说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3地铁折返站的折返能力
        折返能力的好坏也是影响城市地铁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相关设计人员在地铁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常常会出现地铁数量设置不足的现象。这时部分城市就会增加地铁设备的系统能力和地铁数量,以此来减少地铁行车的间隔时间,但是对于地铁线路建设已经完成的城市来说,地下空间本就十分有限,想要进行线路更改也非常困难,导致整个地铁线路的通过能力受到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无法发挥出其线路的正常运转能力,影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水平。
        3.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措施
        3.1合理设计路线
        科学合理的设置地铁轨道交通路线能够使得交通运输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因此在进行线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前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包括各个站点的换乘位置以及人流量等等,在设计的过程中选用放射—环形网状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地铁线路的设计问题。该设计方式主要是将环形线放置在放射网状结构上,不但能够使得地铁线路具备放射网状结构的优势,还能够使得地铁线路全部具备可换乘的特点,有效地增强了整体地铁线路的贯通性,让城市郊区与市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3.2优化换乘站点
        对于换乘站点的设计需要具备科学合理性,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体的交通运输能力。在进行换乘站点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各个站点的周边居住人群以及人流量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明确哪些站点的人流量较大,对于换乘线路的站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可设置相应的语音提示,帮助乘客在换乘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浪费时间。能够让乘客正确避开人流量较大的站点,最终到达目的地,从而提升整体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
        3.3强化地铁机电设备维护
        加强对地铁机电设备的维护也是提升整体地铁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相关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应该适时地对地铁机电设备进行调查,了解该设备的当前运营状况和负荷状况。对于可能会发生的故障要适时地进行预测,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维护方案和应对措施,通过日常维护来避免相关设备与零件出现损坏,影响整体的运行效率,确保整体地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其次是应该树立完善的预防概念,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日常机电设备维修的重要性。
        3.4建立智能化信息网络
        很多城市为了方便人们日常出行,同时帮助更多人们了解到地铁出行的乘车方式,开发了具备自身城市特点的智能App来帮助乘客顺利乘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智能App研发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乘车规划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的信息网络。在乘客等车的各个阶段应该设置相应的信息提醒,同时可显示出当前车辆的载客情况。明确指出哪节车厢目前拥挤、哪些车厢目前人员稀少,可以避免出现乘客扎堆的现象,影响整体的运行效率。也可以在地铁车厢中设置红绿灯,以表示当前车厢的乘车状况,使得乘车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与人性化,从而提升整体交通轨道的运输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城市交通轨道运输系统正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也正在面临着全新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应该针对目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于路线与站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研发相应的智能App,对乘车流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相应的指导,加强对日常机电维护设备等工作的重视,全面提高整体交通运输水平,从而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3):160-161.
        [2]李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分析[J].人民交通,2018(02):54-56.
        [3]张坤.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J].居舍,2017(30):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