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和数字化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游明1 李霞2
[导读]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和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章丘黄河河务局  山东济南  250200 ;1.37290119800315XXXX;2.37010419840804XXXX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和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面对当下全球数字化、网络化的科学发展与转变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情况,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档案事业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需求。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方案,希望能够拓展和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背景;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引言
        档案信息的保存和处理,作为一项较为复杂和繁重的工作,在具体实施时,面临着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而为了让档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就需进一步改革和转变以往的档案工作方式,结合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增强对信息数据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并极大的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将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人们,从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为此,档案工作者需认识到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加强对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深入分析和探讨档案的理论和管理技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和进度,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应对措施,从而充分保障档案信息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结合当前实况,就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工作的具体思路作一探讨。
        1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1档案资源方面
        当前,大多数地区的档案部门依然采取纸质档案的方式,馆藏档案不够数字化,一些偏远地区甚至仍使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工作方式,不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此外,一些档案部门虽已采取电子档案的保管形式,但由于收藏标准不统一,造成档案资源极易出现重复和遗漏保管现象,而档案保管部门使用的存储管理系统不同,也导致电子档案资源无法实现共建共享,异构数据资源则达不到互通,从而实现不了档案资源的整体效益。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和类型需较多,且具有数字形式的数据信息,在有利于利用者查阅的基础上,也可作为数据样本以供随机选取,从而满足每个用户的信息需求。然而,结合当前的档案工作还具有较多不足之处,档案工作仍需注重对档案数据资源的大力建设。
        1.2档案数字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进行过程中遇到阻碍问题。没有细致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盲目的引入并不符合实际工作的档案管理体系,或者是缺乏实现档案管理集成工作目标的技术,都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缺失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购买的管理信息体系,不仅不能够满足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不能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还会引起各体系中档案信息出现不兼容和信息资源处理能力降低的情况,导致档案管理部门出现档案信息化建设障碍问题。
        1.3档案工作思维方面
        将来的档案工作主体将转变为信息专家,其承担的工作内容及提供的服务也有所不同,即依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在数量繁杂的档案数据库中,寻找出具有价值的档案,并将其提供给客户。当前一些档案工作者的观念还未转变,仍具有“重藏轻用”的保管理念,将档案看作是不可广泛利用的宝贵财产,在提供服务方面也存在着消极和被动的思想。而电子档案的出现,导致一些档案工作者持排斥态度,对学习计算机不积极,从而造成由于能力和态度的问题,而无法更好的收集和保管档案信息,对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巨大干扰。此外,还有一些档案工作者一味的坚持以往的工作方式,不求突破和转变,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法置身于社会环境中来开展档案工作,以上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创新举措
        2.1构建新档案收集体系
        储存档案信息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大数据背景时代下文件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仅依靠人工,需要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而产生完整的生产链条。科学的管理方式,需要掌握每个环节当中生产的信息和数据,从而把握关键信息和链接中心,并针对收集到的信息大小和类型进行划分。例如,针对医院工作部门的档案实施管理,进行信息化技术的收集,实际监控计划运营。通过单位整理人力资源和运营人员的资料,可以进行计算机信息的搜索,并了解其中的巨大信息量,从而实现信息的分析,从技术层面支持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2.2做好安全防护
        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建立安全可靠的档案管理系统更有助于敏感信息的保护及信息资源的应用,应当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应用等各环节的网络安全防护边界、责任主体和防护要求。一是做好网络边界防护。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系统与业务平台往往存在不少数据接口,数据的交互与网络跨区服务通常使得档案管理平台成为安全防护的薄弱点,在档案系统建设规划中采用可信可靠的网络安全产品及服务,提升档案系统关键设备的防护水平。二是深化态势感知能力及防护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对档案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及预警,定期对档案系统开展漏洞修复与安全渗透测试,全面降低安全风险。三是做好系统防护。完善档案灾备体系、建立灾备系统;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分级,对权限进行最小化管理;增加面部识别、指纹或声纹识别等多因子认证途径,避免身份盗用风险。
        2.3创新档案服务模式,加快市场化开放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逐渐显现出了一些模糊的因素,而大数据也通过服务职能化方面,来进一步影响着档案工作,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生背景下,档案服务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的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改变传统的阅览、咨询和展览等档案服务,而采取馆藏方式,为社会提供数据分析和挖掘服务。当前档案管理人员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即如何活用静态的档案,连接同处一个空间内但互不关联的档案资源,使其形成一个综合的智能化系统,并为使用者提供全面化的服务内容。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要采用创新方式对传统档案管理技术进行融合,切实发挥大数据技术、云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技术的作用。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抓住“互联网+”档案管理动态化、实时化、多元化的特征,积极学习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基于创新思维开展档案管理,从而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档案使用需求。其次,能够以更专业的技能手段完成各类档案的归类工作,实现档案资源内容的丰富化。积极参加档案管理技术培训,充分学习档案前沿技术。第三,档案部门还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岗位职责,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开展档案管理技术的培训与考核,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互联网+”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结束语
        综上,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把大数据技术融合到档案管理当中,能够为其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切实助力,其除了能够对档案管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之外,还能实现档案的自身价值。需要指出的是,大数据时代为未来信息发展格局下的必然趋势,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在此大环境下,提高相关工作的数据性、信息化水平,为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切实保障,推动此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莹,何鑫,张梦琪.探析融入档案工作的情报工作发展[J].科技视界,2020
        [2]田雯.互联网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
        [3]韩照杰.档案资源建设管理与利用服务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