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及设计的相应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施工处理技术,才能够保证地基结构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为上部结构的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建筑结构安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基工程的质量。由于软基的不稳定性,对其的处理方法在工民建施工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应根据施工区域实际与土质条件,综合运用多种地基处理技术,为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提供必要的保证。
1软土地基特点
软土具有饱和性黏土结构,往往含有较高的水量,抗压能力较低,触变性较高,如若遇到外力影响容易产生流动变形,对于房屋建设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具体特点:抗压性差,软土压缩系数高,如受收到超过0.1MPa的垂直应力作用,则会出现严重的变形;透水性差,软土易呈现胶结状,在进行软土处理时需要长时间的排水固结,软土地基处理不好建筑物甚至会出现连续10年以上的持续沉降;均匀性差,软土含有大量的细微颗粒和高分散颗粒,且不同粒度颗粒分布不匀均,不进行处理或者处理效果不好容易造成上方建筑物受力不均,出现裂缝和不均匀沉降;触变性高,软土不受外界干扰时呈固态,一旦受到外力、水等外因干扰后固态结构很容易被打破,进而转变为可流动的液态状;流变性高好,软土在受到剪切应力作用时会迅速出现流变现象,容易造成软土长时间后强度降低。软土地基继承了软土的特性,在处理软土地基时难免会存在地基内部土壤松散、间隙大等问题,使得地基抗压效果差,因此在软土地基上施工建筑物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保证软土地基处理后符合国家地基规范的要求,从根本上避免建筑物失稳现象。
2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
2.1胶结材料处理技术
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采取胶结材料处理的方法有利于对软土地基中含水量的控制,将其与交接材料进行搅拌。在施工现场合理的掺入水泥砂浆能够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水泥砂浆的配比,确保整个软土地基处理效率的提高。其土质的力学性能在一些建筑工程中也会融入石灰、无机胶凝材料和粉煤灰,将软土地基转化为复合型土壤,从而保证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改善,确保整个地土质不被腐蚀,为上部结构的施工稳定性奠定良好的基础。胶结材料处理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中非常广泛,其中主要有水泥土搅拌法、灌浆法、高压注浆法等,对于不同方法的使用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要求,保证软土地基的强度,提高整个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实验,以确认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2换填法处理技术
根据软土的这种特殊的地质,换填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通过合理地对表层浅埋的软弱地基进行更换,这样能够保证土质强度适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同时根据相关的基础标准,确保填充材料的抗压性以及稳定性,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作为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地基的压实度,确保换填法施工作业完成之后对其进行压实处理。
2.3强夯法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效率以及顺利进行,就需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提高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较大、土质疏松、排水能力较差,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提高软土的强度,可以采取强夯法保证地基的压实度。强夯法主要是通过对软弱地基进行夯实处理,保证软基的压实密度达到规定的要求。强夯技术主要应用于碎石、粘土、软弱地基中,在具体强夯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其操作比较简单、施工成本较低,但是这一技术在黏土以及高饱和土壤中使用效果较差。
2.4软土地基表层排水法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进行科学地处理,可以采取表层排水法,这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该方法主要是根据软土中水分的含量,进行排水施工方案的设置,保证地基结构的安全性。通过表层排水法的使用既可以合理地降低软土中水分的含量,同时可以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可以看出,表层排水法主要是在水分含量较高、土质条件较好的软土层中应用,其具体的方法如下。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置针对性的表层排水方案,通过排水沟进行有效的排水。然后,如果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较高,可以通过抽水泵进行水分的分离,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提高结构的稳固。
2.5预应力管桩处理法
在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预应力管桩处理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预应力管桩的埋设,有效地改善图纸的松软情况。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现场的勘查处理,结合其实际图纸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情况,确定具体的管桩位置,通过管桩的埋设改善整体图纸的应力结构,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在施工现场中,管桩埋设需要配置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设备才能够保证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效率。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掌握影响软土地基力学性能的相关因素,确保预应力混凝土桩发挥最大的价值,由于预应力管桩在施工中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需要提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证整个施工的顺利进行。预应力管桩造价合理、工艺成熟、效果优良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
3软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3.1软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3.1.1勘察问题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于软土地基处理工作越来越重视,然而在工作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施工前的相关勘察工作不是很充分,对勘察数据准确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后期勘察数据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中产生一些偏差,使得工程方案不是很合理,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3.1.2施工技术方案问题
在对于技术方案的确定当中,一些管理人员对于技术和经济问题没有合理重视,并且施工企业在对设计方案进行确定中,一般比较重视经济问题,对于技术问题不是很重视,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会最终造成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和实际要求不相符合,从而对软土地基处理工作的合理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3.2软土地基问题的优化措施
3.2.1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实际的软土地基处理中,为了能够将人员自身的质量意识提升,施工惬意就需要加强相应的宣传工作,对施工人员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不合理的危害进行普及,以此来对施工人员和相应的技术人员质量意识可以提升,保证能够有效参与到软土地基处理工作中。
3.2.2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
在对于软土地基实际的处理当中,对软土地基分布状况有效了解,将软土地基所造成的危害深入分析,以此来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合理确定,确保所选取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技术性。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方案合理调整,为了防止产生这种问题,在实际的施工准备当中,相关参建部门需要协调沟通和交流,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确定,从而保证后续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良好。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对于房屋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软土地基处理方和工艺也趋于多样化,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应科学合理的分析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利弊,同时要统筹考虑软土地基土质特性、施工特点和施工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同时要加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过程管理和验收,确保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进而确保上方房屋建筑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焦晓文.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1):65.
[2]贾博.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冶金与材料,2018,(4):24-26.
[3]顾培刚.房屋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9,(9):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