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孝”文化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并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文化瑰宝,孝道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对公民的孝道教育尤其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影响着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成果。我们要全面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孝道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孝道教育策略,从而为我国孝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促进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孝道;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一)务实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环境的交叉,大学生在其中成长。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和竞争意识促使大学生更加务实。
(二)开放性
大学生越发开阔的视野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更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影响。他们的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不再坚持一个真理、一个价值。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会使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但是同样,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容易使意志薄弱的人“接近黑暗”,同时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也会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困难。
(三)网络化
如果70、80和90只是与网络有联系,那么95后现在应该可以说是在网络中生存。当代的大学生习惯于在网上接受信息、表达意见,甚至可以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降低了参加许多活动的成本,因此,我们愿意拥抱互联网。但网络信息是良莠不齐的,不良的信息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网络的消极泥潭。同时,网络上的虚拟生活方式和线下生活方式也会导致双重责任标准,这很容易将线上标准带到线下。此外,网络是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最盛行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削弱大学生的责任感。
二、新时代大学孝道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关爱父母的意识
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由于从小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并且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使得他们自小缺乏理解他人、照顾别人的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孝道方面即不知道主动关爱父母,缺乏关爱父母的意识。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都不懂得如何关爱父母。随着物质世界的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精神世界的匮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方面,当代大学生应该注重对父母的精神呵护,使父母在精神上愉悦,这是现如今大学生孝道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不照顾父母
父母将我们抚养长大,在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进行着引导和关爱,如今我们已长大成人,父母也逐渐年迈,我们理应尽到照顾父母的责任,但是目前社会仍然存在着很多大学生不照顾父母的现象。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一经报道便引起人们热烈的讨论,该新闻的具体内容为:某女子出国留学后17年未与家人联系,父亲如今身患绝症想见女儿一面,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女子已不想与家人有任何联系。仅仅根据这样一则片面的新闻报道,我们无法知晓该女子究竟处于何种状况,但是仅就孝道而言,她确实没有尽到照顾父母的义务,是孝道严重缺失的表现。
(三)对父母不够尊重
尊重父母是大学生对父母尽孝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孝道教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尊重父母主要包括善于倾听父母的意见、尊重父母的处事态度与生活习惯、对父母谦逊礼貌等。当代大学生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可能会与父母发生冲突,甚至对父母出言不逊,这是对父母的极大不尊重。
三、新时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策略研究
(一)个人方面
面对孝道缺失的问题,大学生首先要学会进行自我教育。孝道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最根本的方面,大学生只有首先自我树立孝道教育的理念,对自我进行约束,不断地在孝道方面提升和完善自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孝道教育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进行自我孝道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进行大量阅读,提高自我修养。其次,要学会自我反思。最后,要做到知行合一。
(二)家庭方面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家长需要同孩子一起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首先,家长要以平等地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能够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与家长进行平等交流,并与孩子就日常事务进行讨论,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为父母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与能力。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在孝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只有对他们自己的父母尽孝,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儿女,得到他们的关爱。
(三)学校方面
各高校是开展孝道教育的重要场所,浓厚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孝道养成的基础。良好的校园环境会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良的校园环境将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首先,学校要完善孝道教育的课程资源,既要将孝道教育的课程种类加以扩展,又要在课程形式上加以变动。其次,要完善高校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考核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只把孝道教育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对学生进行辅导,并且大都采取学分制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教育成效并不明显。最后,各高校还要注意提高相关教育者的专业素养,良好的个人素质与完备的知识能力都是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必备条件。
(四)社会方面
首先,要创造孝道文化氛围浓厚的社会环境。例如:在街道社区等地方张贴孝道教育的标语、条幅,举行孝文化主题讲座以及与父母亲密相处的系列活动等,通过以上方式来将孝道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要完善有关孝道的法律体系。孝道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对子女的一种道德约束,这样的约束对部分道德品质低下的人来说没有意义。为了能够使子女更好地尽到孝敬父母的义务,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从而对大学生孝道教育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最后,我们在上文中提到了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网络化的特点,因此,充分发挥好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要利用新兴的网络平台对积极的孝行为进行宣传,并通过公众号、小视频等形式对孝道文化进行弘扬,使大学生在与他们如今接触最密切的平台中耳濡目染,自觉形成良好的孝道品质。
参考文献
[1]阙敏.“孝”及其现代教育——高校大学生“孝”的教育探究[A].中国伦理学会.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伦理学会,2005:7.
[2]陈粟.现代大学生传统孝道养成教育路径探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30(03):79-83.
[3]张耀庭.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孝道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刍议[J].学理论,2019(04):175-177.
[4]王佳宁.孔子孝道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J].西部学刊,2019(07):88-91.
[5]崔田培瑾,周锐.《孝经》孝道思想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