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刘瑶
[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要求教师以及家长对小学语文的教育引起重视

        刘瑶
        吉林省长春市 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  130000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要求教师以及家长对小学语文的教育引起重视。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受到了全社会师生以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快捷、有效地学好阅读喜欢上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找到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小学生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这对于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
        语文作为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对小学生的思考方式产生影响,更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挑战。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主要在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很少有其他方面的拓展,因此就需要采用创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阅读教学方法如果使用的好,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讲授阅读课时,需要注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例如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上课的质量,并推动小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提高小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
        1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生的心理并不成熟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处于7岁到12岁左右,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处于童年时期,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幼稚阶段。因此无论是从独立性还是从自主性来讲,学生都没有培养出良好的习惯。由于小学生所具备的年龄特点,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来进行听讲,学生大部分都喜欢玩耍,而并不是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习。与此同时,语文阅读需要小学生静下心来多看书,这对于容易多动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因此会导致小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抵触心理,既然慢慢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1.2教师对课堂的操控能力不够
        教师对课堂的操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期间对课堂整体秩序的把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能否将教学知识较好的传递给学生,进而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能力。小学生由于有较强的依赖性,且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足,因此教师的操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小学教师与小学生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年龄差距,且小学生是一个并不好容易把控的群体,教师在课堂秩序或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加上部分教师很多时候并不考虑学生的掌握能力,只是单纯的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讲课,很少有反思总结的过程,这也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明显[1]。


        1.3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受到当前教育大背景的影响下,我国教育从小学开始便片面的强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大部分的教学主要围绕提高成绩而并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进行的。这便导致很多教师在讲课当中,仅仅只是把语文的学习放在了知识讲解当中而不是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对于语文阅读而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阅读是需要积累的,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知识,不仅导致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而且很容易造成教学过程的机械化。对教师而言,教学仅仅只是简单地知识上的重复,却没有创新,对教师能力的锻炼也不够,也很难带来教师自身的成长[2]。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建议
        2.1 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夜宿山寺》这一篇诗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想象这一幅场景,然后教师再进行引导。例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在哪个时间段写的这首诗呀?”“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是怎么样啊?”“能否将这首诗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呢?”等等。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途径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部分,最后也由学生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大禹治水》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私下里去搜集那个时代的历史,通过历史了解到大禹治水的重要性。学生有了任务的督导,会很自觉的加入阅读的学习过程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堂。
        2.2 充分利用好线上线下资源
        教师在课堂里要积极引导,做好活跃语文阅读课堂气氛的主体,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因此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借鉴网上的优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资源,也可以线上线下互相结合,将语文阅读这一门课程更好地提供给学生。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选择,通过利用好周边资源来更好的促进探究性学习,带领学生融入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当中,以此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更注重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思维的创新性和发散性,要想学好这门科目,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活跃思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还需要教师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由于学生群体主要为小学生,小学生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等各种无法控制和协调的特征,因此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向,不断地与时俱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芸.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72-273.
[2]曹立峰.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