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阅读指导,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 刘巍
[导读] 当小学生的识字量增多,能够独立进行阅读学习时

        刘巍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抚顺城四校  113006
        摘要:当小学生的识字量增多,能够独立进行阅读学习时,并不表示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熟,教师作为加强学生阅读学习效果的指导方,应该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读取能力,以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指导;语文教学;教学有效性提升
        引言
        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关系紧密,阅读指导的教育强化,需要教师利用阅读习惯的训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段落关键词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习惯的培养,最终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根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高低,减少小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速度较慢对其语文学习热情的影响。
        一、结合学生发展特点,精心组织试读和初读的指导
        教师可以把整个阅读活动分解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思考阶段。而试读和初读就是准备阶段的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之外,还应该通过各种资源帮助他们丰富阅读知识储备,其中的内容包括课文的写作作者、作者写作时的社会背景、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等等。最好将阅读知识储备活动放在通读课文之前,这样有利于扫清阅读过程中的不利障碍,进而保证接下来的通读活动更加顺利,这是帮助学生增强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信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这一准备活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不认识生字词、难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打击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在开展初读活动时,要重视设置问题、教师范读和学生陈述三个环节,这能很好地为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奠定情感基调以及回顾大体内容。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了解作者以及这篇课文的来源和写作背景,以便于之后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再进行初读,让学生大概了解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故事。
        二、研究教材内容,进行默读的教育指导
        默读环节的开展是在安静的氛围中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充分集中注意力,进而对文章中的字句逐一进行理解和掌握,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理念,为他们进行自主思考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此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问,当遇到通过自己仔细研读依然无法理解和吃透的地方,就要勇于向老师请教,利用提问、学习、内化的学习过程掌握默读阅读技巧。例如,《刷子李》教学中,默读教学易于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根据教师在默读初期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体会不同人物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可见,默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看到文字时,在头脑中构建出独立的图像,让默读过程立体化、丰富化起来。当学生遇到类似文字时,默读教学可独立学生的思维,使教师提供的默读方法,成为辅助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理解的工具,最终使学生遇到不同文本内容时,可以借助默读、朗读等不同阅读方式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利用课外延伸阅读,培养精读习惯
        养成精读阅读习惯这个教育内容,需要消耗教师大量的教学时间,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课外延伸阅读,随着课外读物的增多,进行阅读指导的教育补充。同时,教师需要在精读阅读习惯的培养中进行师生共读,把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共读教学示范给学生,可在长期的阅读习惯培养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师所提供的精读技法。同时,教师根据学生阅读习惯的差别,划分精读阅读习惯的教育培养步骤,可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核心技能,增加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利用课外延伸阅读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海上日出教学中,教师利用本文作者巴金的更多课外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教学的延伸方向,可在《家》、《寒夜》、《随想录》等课外读物的延伸中,帮助小学生养成主动提取文本写作顺序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不同读物的过程中能够借由头脑中所构建的形象,理解更多词汇的含义。因而,教师应在课外延伸阅读的初期,培养小学生通过阅读在大脑中构建阅读图像的习惯,这对小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学生不断进行阅读的深入,利于小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全面且动态的阅读图像,使学生在记忆各类词汇的过程中,能够在运用及体会的细读学习中完成更多词汇的记忆与内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阅读指导,可在初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场景设置,提高初读学习效果的同时,便于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默读教学,使学生将文本内容置换为头脑中的感官图像,这种默读指导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保护学生的阅读热情。最终,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强化细读能力的培养,易于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根据教师在默读初期所设定的阅读任务,体会不同人物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庆春. 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邢淑玲,闵永花,刘晓云.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索[A].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