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裙
上海嘉定区怀少学校 201802
摘要:阅读课堂作为调动学生阅读热情、积累语文知识、培养阅读技巧的主阵地,一直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则是充分考虑到了阅读教学的文本价值,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从关注文章内容入手,带领学生在赏析中发掘其中的口语表达价值,从而促使学生加强口语练习,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与表达 契合策略 探讨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与表达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所以,当前小学教师重点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将阅读与表达进行相关契合,提高小学生阅读及表达能力。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时,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通过阅读兴趣的提升引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进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方面的问题
(一)重阅读理解能力训练,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文章的内容主旨即为思想,而“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就是语言表达的形式。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文本的主旨,还要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从而让学生学习借鉴文本的表达形式,这也进一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正在从传统文本内容的分析教学向文本语言表达形式转变。然而,由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解文章内容及感悟作者情感为重点,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得语言学习过程本末倒置,学生整体语言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尤其是不少教师基于作者情感导向来引导学生理解其文章思想内容,导致学生对文章词句表达效果的认知及文章写法的学习过于片面,学生的读学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不佳。
(二)表达能力训练缺乏有效的手段
当前,许多研究者都指出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及内容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仅局限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及语言表达欲望的深度挖掘,没有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导致学生整体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此外,部分教师缺乏对比较鉴赏法、复述法、文本补白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表达训练手段的单一使得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佳,进而不利于其语言表达训练效果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的契合策略
(一)通过讨论分析强化学生的阅读及表达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阅读,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主动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真正实现了在阅读中提升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了将阅读教育与表达能力教育的相互契合。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壁虎的尾巴》一课时,在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之前,在黑板上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小壁虎的尾巴究竟在哪里?”或者“小壁虎找到了自己的尾巴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在阅读到相关内容时,可以自行组织语言对相关内容进行表达,然后通过相互之间的分析讨论,将自己的观点进行梳理并主动表达,教师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并改正,使学生在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共同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基于阅读与表达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应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比如,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引导学生思考“金色巴掌比喻什么?”促使学生能够在“带着问题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自主阅读成效。在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自主阅读后,可以组织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分组进行讨论,重点讨论作者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展开平等讨论,利用引导性的讨论话语,引导学生对讨论主题更好地把握,促使学生深化讨论印象。在学生分组讨论过后,要求每小组派一位代表,走上讲台,为全班师生介绍本组对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讨论的结果,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会表达阅读感想。在学生上台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导向方式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与感情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在更好地发展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阅读与表达教学过程,充分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基础上,协同发展自身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从而在有效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提供练习平台,有效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地利用阅读课堂,带领学生开展口语表达训练,教师认识到应为学生设计一些口语练习任务,尽量提供口语练习机会。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文章中给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对话画线,让学生在细心品读的过程中了解如何在缜密思考的前提下进行表达,以此体现表达者的从容淡定、胸有成竹。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口语训练的机会,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学生要仔细揣摩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及对话特点,从而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其独特的表达技巧。
(四)在学生的情感交融处训练表达能力
情感和认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加强认知能力才能产生更深的情感,而情感的升华也能提升认知水平。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可以拓展视野,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圆明园的毁灭》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句子顺序进行调整并对比原文的结构,深度分析其不同的表达效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运用的层次递进手法,进一步理解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强烈愤慨之情,层层递进,不断升华。
(五)通过反复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及表达能力
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依靠简简单单的教学时难以得到提升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阅读及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阅读及表达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及表达能力。以《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工作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后,使学生讲述一件自己与父母记忆深刻的事情,并运用课文的叙事方式进行表达,遇到优秀的文章句子,可以对学生进行仿写句子的训练,在每次训练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仔细讲解,并提出改进措施,促使学生的阅读及表达能力逐渐得到提升,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阅读及表达能力的提升是具有过程性的,切不可操之过急,需要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的阅读及表达能力得到相关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学与引导,使阅读学习与表达训练充分融合,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应积极探索及实践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综合效率,进而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燕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91):42-43.
[2]汪爱平.小学语文阅读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J].教育界,2020(39):65-66.
[3]何玉虾.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2):118.
[4]杨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3):90.
[5]陈雪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表达训练[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