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不安全行为现状及规律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张伟
[导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安全、稳定、准时、舒适、便捷、节能;容量大、速度快、低噪音、低污染且有效利用地下空间。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44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安全、稳定、准时、舒适、便捷、节能;容量大、速度快、低噪音、低污染且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它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有效缓解了城市地面的交通压力,将城市外延不断拓宽,并成为了许多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集中、空间有限、封闭运行、通道狭窄,客运安全管理受到极大限制和挑战,加之国内一线城市的早晚高峰期间地铁客运量极大,如若车站发生安全事故或突然发生其他异常事件,乘客极易感到恐慌、加大发生拥堵踩踏事故风险,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而造成重大政治和社会影响。因此,分析地铁客运系统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乘客伤害数据分析,挖掘事故发生的潜在规律,完成了对地铁乘客不安全行为的识别、风险分析,对地铁乘客不安全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铁乘客;不安全行为;识别;
        1.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目标是拟从影响地铁安全运营外部因素中的人因要素入手,聚焦乘客在地铁运营过程中所表现出频发的不安全行为,综合运用安全心理学、行为安全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以行为引导为落脚点,基于某城市地铁2017年至2018年发生乘客伤害事故,提取、梳理、统计和分析乘客不安全行为导致伤害事故数据,研究地铁乘客的不安全行为特点及规律,为开发地铁乘客不安全行为辨识预警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和基础数据,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能力。
        结合地铁乘客及其不安全行为的特征,本次研究对象确定为“乘客客观干扰性不安全行为”,将其定义为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可能对地铁的正常运营、自身或者其他乘客的正常乘车造成轻微影响行为的动机,但是客观上该行为确实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或者其他乘客的正常乘车造成了轻微影响。这里的行为特指日常行为,不包括主观干扰性不安全行为和恐怖袭击等蓄意的攻击行为。
        2.地铁乘客伤害事故数据与分析
        基于某城市地铁2017年和2018年两个年度发生乘客伤害事故,提取、梳理、统计和分析乘客不安全行为导致伤害事故数据,对当前地铁乘客所表现出的不安全行为现状进行分析。本次取用数据为某城市地铁2017至2018年度发生乘客伤害事故。经统计,共发生乘客伤害事故977起,其中1人死亡,10人伤残,966人受伤。
        2.1地铁乘客伤害事故场所分析
        根据977起乘客伤害事故发生地点的统计分析,事故频发的主要场所地点为扶梯、车门、车厢、通道、台阶和检票闸机,其中在自动扶梯、楼梯台阶处发生的事故高达486笔,事故占比49.74%。
       
        2.2地铁乘客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事故发生较多的原因主为乘客不安全行为和运营管理不到位。乘客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自身失控伤、老人小孩行动迟缓、携带大件行李致伤,运营维护管理行为的原因有:自动门夹伤、地面湿滑或障碍物致伤、列车变速急停、检票闸机夹伤、设备设施故障缺陷。
       
        注:自身失控伤害是指因自身的疏忽、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造成的身体伤害,如扭伤摔伤等。
        2.3自动扶梯事故分析
        某城市地铁累计在两年度内发生423起自动扶梯事故,近发生事故总数的50%。赔款超过5万元的13起案件中,其中5起为自动扶梯事故,平均单个案件赔款金额9.61万元,可见自动扶梯事故的损失较大。根据发生案件数量和事故严重性及赔款金额综合判断,常见的事故原因除乘客个人因素(意外摔倒、不安全乘梯等)外,还存在设备及管理问题。
        423起事故中,乘客的不安全行为有:不扶扶手带、老人小孩行动迟缓与自动扶梯运行速度不同步、携带大件行李导致行走受阻;上下扶梯注意力不集中、异物卷入扶梯等。在运营维护管理方面的原因有:设备设施故障缺陷(如发生急停、倒转、晃动、急加速、踏板凸起等)、上下扶梯地面湿滑或存在其他障碍物(如未及时清理雨雪、垃圾,防护毯不平整)。
       
        本文采用某城市地铁乘客伤害事故数据,识别出地铁乘客最为频发的不安全行为发生在自动扶梯处,并对其进行规律研究和风险分析。由于本文是根据38个事故多发车站的自动扶梯及并行楼梯现场安全调查情况提出的,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地铁车站内客流的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及站台的容纳面积及设备设施整体布局还需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分析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姚建刚,肖辉耀,章建.电力安全评估与管理【M】.某城市市: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49.
        [2]杨晓艳.煤矿瓦斯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
        [3]曲和鼎.安全系统工程概论tM].某城市市: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228
        [4]吴立荣,程卫民.综合.动态事故致因理论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叨.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03):324.329
        [5]邓云阁.《安全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与应用一自我安全控制论【C】.湖北宜昌:2005.
        [6]朱召华.安全心理学与行车安全探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3(01):83.86
        [7]粟继祖.安全行为学【M】.某城市市: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09.
        [8]王志明.安全管理人因失误机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
        [9]张锦朋,陈伟炯,果庆林,等.航海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与评价模型研究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0):47-5 1.
        [10]余铁军,许梦国,姚高辉,等.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黄金.2007(05):18—21.
        [11]张锦,张力.人因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17(2):35.38,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