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靖英
济南市商河县殷巷镇中心小学 251615
摘要:新课标对语文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提出了高层次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的上课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结合。通过这种方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同时也注重与写作能力的结合,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以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的结合,提升对小学语文课程有关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结合
引言: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写作手法与词句的积累,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大大降低,达到阅读即是写作灵感来源的成果。阅读是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有效渠道,做到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尤为重要。
一、留出足够时间,加深阅读理解
尽管大多数教师对加深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有着较为清楚的理解,但由于教学任务,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素养的限制和影响,在课堂上不断地减少阅读的时间与比例。留出足够时间加深阅读理解似乎正日益成为似有还无的过场,阅读效果可想而知,更不必说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因此,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花费足够时间去深入体会并理解阅读文章。通过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学生可以很快学到诸多写作技巧,至少可以学到许多优美词句,这对写作教学无疑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四年级所学的《观潮》中,对环境和景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手法与相关词句都各有其特色,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此时,教师若留出足够时间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体会文章作者描写手法的好处,其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极好的。如读到“那些白线很快的向我们移来”,其中“白线”是对远处的潮水极为生动的比喻,学生多读几遍后脑海中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白色的浪潮由远及近向人群袭来的场景,在此过程中,无疑加强了学生对比喻手法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好的运用比喻手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效结合的教学任务也更好的的得到了实施。
二、积极对症下药,努力补齐短板
在传统教学中,课文总是通读后就被置于次要地位,其中诸多修辞手法等文章精髓并没有被及时吸收,等以后再看到时已经记忆模糊了,长此以往,比喻手法不熟悉的学生会对比喻更为陌生,排比句式写不好的学生运用排比时会更加糟糕。可见,缺乏细致、规范的教学指导与适量的练习会拖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教师的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科学、细致和有策略性的教学,以使学生能够利用阅读中积累的良好的技巧将理解化为实践,同时让这篇文章的内涵和情感不断涌现。这样,通过不断的教学和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将随着阅读的增加而突飞猛进。
比如,在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拟人的修辞手法跃然纸上。通篇都将豆拟人化,通话对话、动作表现出五粒豆的内心世界与环境的变化。对于拟人手法运用不得当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体会文章的手法后加以相应的联系,联系方式可以是抄写或者是仿写或其他方式。再如,学习《观潮》时,对于写景物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这篇文章无疑是一篇范文,文章中将潮水比作“白线”,将其声势用“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来描写,因此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就会受到启发:写景物可以从其外貌、声音等入手,加以比喻拟人便锦上添花。通过对症下药,修补学生的短板,学生与教师双受益。
三、扩大阅读门类,提高写作层次。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上阅读到的课本文章虽然极具教育意义,但对于学生全方位写作能力的提升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日益成为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在学生的假期中,教师通过布置阅读任务来扩充学生的阅读见闻,在阅读达到一定的积累量之后,学生的写作技巧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阅读门类的扩大,对学生写作层次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唐诗宋词三百首》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朝代背景的前提下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进而提升文笔;《繁星·春水》可以使诗歌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熏陶,在同一种文体的反复熏陶下,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将会大幅提升;《格列佛游记》写作风格极受学生喜爱,写作内容天马行空,十分适合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与灵感,书中的修辞手法与技巧更是不胜枚举,满足了学生阅读需求的同时,也达到了激发学生思维与想象力的效果,将各种写作技巧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从而为高层次写作打下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继续研究和运用更有用的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写作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能进入课文并捕获作者写作时运用的技巧,让学生内心深处与作者开展深层次的交流。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提升了写作的能力,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晓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探究[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8):0028-0028.
[2]黄世林.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研究[J]. 教育界, 2019, 000(02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