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军
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小学 243000
摘要:科学实验不但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还是科学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实验课堂应注重实践性、探究性与主动性的统一。科学教师应重视科学实验教学,针对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制订教学计划,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主探索能力。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引言
在当前小学科学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作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调整,促使小学科学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借助该模式能够在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整个科学实验课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科学实验开展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优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做好大方向上的指引。除此之外,专业的教师还要能把握课堂管理与组织的分寸,要时刻牢记学生是实验课堂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实验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时,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彼此的任务分配与合作,独立完成科学实验,教师只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要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实验的乐趣。而当学生遇到超出知识和能力范围的实验步骤时,老师也要主动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与帮助,既不能使学生在面对实验时一筹莫展,也要使学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要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教师在全面把握实验步骤和提高实验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
二、选择实验材料应灵活多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适当地给予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在选择实验素材时也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生活当中的科学知识和现象,自己选取实验素材来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学习《简单电路》一课,本课要求用用电器检验电路。除了学校提供的小灯泡外,学生还自带了迷你电风扇、小型发电机等连接设备;再如用“自制指示剂检验身边物体的酸碱性”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家庭的现有资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做指示剂的材料,自己去检测身边物体的酸碱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实验过程应加强合作交流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醒学生注重实验细节,更要对其进行分析,提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彼此的能力与知识习惯都不同,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促使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比如说,在学习《物体的导电性》这一课时,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实验材料,并根据能力的不同在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安排专人记录各种实验现象。除此之外,各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赛,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提高实验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努力将国家科学课程校本化
通过一系列的自然科学实验与活动设计,将国家标准科学课程校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比如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根据学到的声学知识来制造能够发出乐音的“小乐器”,再组织“小乐队”进行比赛。引导学生依据水的三种形态变化知识,制造一场小型的人工降雨。利用西红柿酱模拟火山喷发,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统计三口之家的垃圾处理情况,进而提高垃圾减量化行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带领学生利用T恤衫改造简易购物袋,减少家庭塑料袋的使用,简单的制作中蕴含了深刻的低碳生活、环保节能的科学情感教育。
五、科学划分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必然需要首先从小组划分入手进行优化,促使小组的划分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科学课的学习要求。一般而言,为了更好地提升小组内交流和合作效果,以4-6人为一个小组最佳。小组内部的成员划分也应该体现出较强的层次感,进而也就能够在后续学习中具备更强的互补和相互学习效果。同样也可以为后续评价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小组的运行机制进行合理划分和明确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在小组内明确基本规则,对各个小学生的职责和角色进行有效划分。一般而言,小组内需要设置小组长,然后安排较为适宜的发言者和记录员等角色,促使后续学习交流以及合作探索等过程更好地落实,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价值,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比如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地球上的水”相应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安排给小组长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小组长合理划分各个组员的具体职责。
结束语
小学科学实验的开展以及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提升都离不开学生对于科学学科、科学实验的兴趣,而现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小组合作法,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学习、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够使有限的科学课堂更加丰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燕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84.
[2]王华.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J].吉林教育,2020(22):75-76.
[3]张佩.组建科学实验课合作小组的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