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珊
广东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517000
摘 要:近年来,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教学的一大重点,本文从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综合水平、校企合作和加强学生信息道德建设方面简单阐述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职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成为中职生的必修课,也是信息化时代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需求。然而,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教学环境条件不足、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学生社会实践性不强、学生信息道德薄弱等问题,本文将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简要的提出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如何展开。
一、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时代,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有必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完善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开展教学和学习,并实现交流和互动。比如,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整合分类以供学生查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基础进行合理高效的线上自主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这类数字化合作平台也可以进一步的成为学生与教师友好交流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在学习中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如课前提前发布预习资料以及课后及时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这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上课的效率以及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该平台随时向教师提出疑问,以便教师针对该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从而更好地从学生眼中的重难点入手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教师是中职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以及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领路人,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素养必须过关,同时也必须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交流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学校可以让教师能够经常地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通过培训教师也能更快的学习到这个时代学生的总体特征从而能够不断地输出符合现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作为中职的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很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在企业的实践,教师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需要的,这样才能更精准地培养出更具备专业素养的学生,也能更好的将学生培养成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从而让学生达到就业的目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召开教师会议互相交流自己在教学上的心得和经验,教师们互相吸取彼此的经验达到互帮互助成就更好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协作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讲授理论知识后学生再到企业进行实践。在企业专业人员的培训下,学生的专业能力会得到质的提高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工作,学生也可以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更早的了解到企业文化,这对于日后的择业就业都有着很大的好处。学校也能够培养出大批既懂得理论又能够灵活的对理论进行实践的学生,对学校声誉的提高也有着良好的影响。
四、加强学生信息道德建设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很多青少年因为不能正确使用互联网最终走向了堕落的深渊,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互联网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强调网络有利有弊,网络信息也是有真有假从而让学生加强分辨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要让学生坚决远离网络诈骗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也要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内容的能力。同时,在网络大环境下也要做到严于律己,正确的行使言论自由权,做到不造谣、污蔑他人,更不能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不能把互联网当作法外之地,而是时刻要以道德准则约束规范自己,从而真正达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中等职业信息技术教师还是其他管理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以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知识的实用性为教育核心,努力把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培养带入学习阶段。教师团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对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加强训练学生理解各模块信息知识应用的能力,并且重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从实践中获得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并且教师需要配合日常教学活动,促进中职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日后的职业生涯筑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明.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 v.16(30):108-109+146.
[2]侯冬梅. 核心素养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研究[J]. 广东教育:职教, 2019, 000(005):101-102.
[3]李泽琳.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6):178-178.
[4]王玮琳.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1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