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游戏点缀小学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 韩月
[导读]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

        韩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7团中学,新疆 胡杨河 834034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情,巧用游戏点缀小学语文课堂,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知识印象。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课前的预设,而是要结合新问题、新情况对课堂进行安排,用游戏填充部分练习互动内容,从而多方面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本文主要以例证法证明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游戏的可行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基于新课标标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还应对学生的多方面进行培养。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力也需要教师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小游戏,营造学习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加深学生知识印象,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锻炼逻辑思维,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各方面的表达能力。
        一、丰富课堂体验
        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提倡开展语文园地或者口语交际活动,教师把握这个机会,利用角色扮演活动营造气氛,丰富学生课堂体验。
        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扁鹊治病》为例,组织一次课外活动,在活动的预备阶段,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扁鹊治病》,对课文要十分熟悉;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精彩片段,尽可能地做到自读自悟,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扁鹊”和“蔡桓侯”的性格特点与语言特色,自行设计人物的服饰动作等,把握文章的故事线;最后,营造情景,学生自由组队、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向大家展示《扁鹊治病》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力求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联想,最终形成精彩的情景表演。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班级形成活泼的氛围,教师对优秀小组颁发优秀奖,对其他小组也颁发鼓励奖,并宣布以后会多加沿用此制度。
        二、辅助查漏补缺
小游戏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对知识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的
好帮手。
        以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为例,在学习完三首故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拿一本书,或者一个水杯,玩“击鼓传花”的小游戏。教师在讲台上转过身去,轻轻敲击黑板,同学们一排一排紧张刺激地快速传送指定的物品,教师随机停下敲击,此时物品在哪位同学手里,就请他回答一个问题,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山东”指的是哪里,如果学生回答出了是“华山以东”,则游戏继续,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来,就“罚”为大家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由此可见,通过小游戏,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查漏补缺,完善了知识体系,复习了重点内容,一举多得。


        三、加深课本印象
        课堂小游戏的本质还是教育手段,因此教师在组织进行游戏时,可以多串联教材中的内容,立足于课本,加深学生对课本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将课本内容烂熟于心。
        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为例,教师在学期末时立足于整本教材展开游戏,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人物画像猜猜猜。规则很简单,首先请同学们收起课本,不要翻书,自行回忆这学期所学的课本内容,回忆其中的故事情节,回忆那些生动鲜活的主人公形象,然后从中选择一位主人公,做出准确全面的描述,按学号或者座位号进行,从第一位同学开始描述,下一位同学要猜出这是哪位人物,是哪篇文章中的,然后开始自己的描述,注意已经被描述过的人物形象就不必重复描述。由此展开游戏,加深学生一学期的获得感以及对课本内容的整体印象。
        当然,类似于此的游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考察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只要“换汤不换药”,都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夯实语文基础
        立足于课本的小游戏玩过了,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需要利用课外知识的小游戏,让学生扩展关于语文课程的知识面,夯实语文基础。
        以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课文中写道“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一掉下来就“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当本课学完还有剩余几分钟时间时,教师可以根据“湿漉漉”这个词组织学生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同学们开火车说出一个ABB型的词语,如“绿油油、金灿灿、白花花”等,不能卡壳或者重复其他同学说过的词语,否则便会有小惩罚,比如声情并茂地朗读一段课文,或者唱几句歌,活跃课堂气氛。惩罚结束后便换一种类型的词语,如带有数字的词语,“三心二意、七上八下”等,也可以直接玩成语接龙。
        总之,万物皆可游戏。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确组织游戏,使游戏有意义、有成效、有趣味,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的这份点缀。
                                                 结论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关键的执行者。所以,教师要明确语文课程的发散性与关联多方面教育手段的重要性,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展示个性,发挥自身创造能力,开拓发散性思维,通过有目的的组织、讨论与实践,让学生享受游戏学习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提供更具建设性的成就与范例。
参考文献:
[1]丁德林.开展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45-46.
[2]吴帅.小学语文教学中活用游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价值[J].参花(下),2021(03):52-53.
[3]梁晴晴.趣味课堂  轻松学习——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